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NFC产业发展进程进入新阶段 爆发仍然尚早

2013-06-27 12:01:10 来源:RFID世界网责任编辑:

  笔者对近日MAE关于NFC生态系统的分论坛抱以期望。原因是中午和一位业内人士聊天时,他告诉笔者自从中国移动选择了GSMA制定的统一标准NFC-SWP,采用基于SIM卡的NFC解决方案后,NFC产业的发展摆脱了技术标准之争,开始接受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关于市场权益争夺的考验。这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但是,虽然MAE这个分论坛到场的有各方玩家,包括VISA、运营商(韩国电信)、中国银联、移动支付安全性解决方案供应商(Gemalto),但一个多小时活动下来,最终一场务虚和宣传的活动。这似乎也反映了该领域将来多舛的命运。


  不过笔者还是从韩国电信的演讲中了解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信息。在下图中,韩国移动钱包(mobilewallet,即移动支付)行业朝气蓬勃,移动网络运营商(MNO)、银行、零售商、终端厂商四面开花,都开发出了移动钱包类产品,韩国电信智能金融商业部门副总裁黄钧礼(HwangKyunLee,音译)在演讲中举到的例子就提到13个。据黄钧礼介绍,目前移动支付在韩国每年有200%-300%的增长,发展非常迅速。


  根据统计,韩国在2012年移动电商(mCommerce)业务规模是17亿美元,今年将达到40亿美元,2014年这一数字将会变成76亿美元。据韩国通信标准委员会今年一月统计的数据,韩国人花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1小时57分钟)首次超过了花在PC上的时间(1小时50分钟),这将是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强大根基。在黄钧礼提到的促进移动支付行业发展因素中,更简单的支付方案、更强大的网络、更大屏幕的设备也将会是促进因素。


  与应对移动互联网OTT业务冲击时的表态一样,韩国电信方面人员也鲜明地指出了移动钱包业务面临的困难:缺乏清晰的战略规划和商业模式。这两点是利益链复杂的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瓶颈。


  移动支付产业链条涉及银行、银联(VISA/MasterCard)、运营商、第三方支付企业、芯片厂商、终端厂商、商户等等,要推动行业发展,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中国市场来说,中国移动选择基于SIM卡的解决方案,放下对主导权的控制与中国银联合作,说服终端厂商在手机主板上加上近100元成本的NFC芯片(据称年底将达到20款支持NFC的手机设备),与17家主流商业银行中的9家银行合作,高通、展讯、MTK、Marvell等陆续推出NFC商用芯片,及运营商将来可能自己搭建的移动支付商店(韩国电信正在计划),可以说在各个环节都迈出了一步,但要迈得远,利益的分配首先要克服。


  回顾过去一年的路线图,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的合作缓慢推进。去年6月两家首次联手;今年2月在MWC展会上,两家宣布基于移动支付的远程发卡和应用管理平台完成互联互通,实现跨行业TSM(可信任服务管理)平台对接;今年6月9日两家推出应用端产品——移动钱包。这是官方主导的移动支付产业进程,中国移动使用的NFC-SWP也是GSMA在2011年11月确定的全球统一标准。但除此之外,NFC的实现还有多种解决方案,如何在多种解决方案之间构建统一的平台,才是真正的挑战。


  下午的论坛对此避重就轻,在征询演讲者的意见时,只有Visa的一个区域总经理(NikiManby)谨慎地提出“NFC生态系统会不会有统一的标准”。韩国电信的表态则稍明确,在暗示移动支付行业“有一种自我保护,不向竞争对手开放”后,建议要“打开束缚,寻找合作伙伴”,他们很明确地指出“只有为用户和合作伙伴带来价值的经营者才能活下来”。但具体怎么做,是否有借鉴意义,仍然有待观察。


  GSMA预测2014年全球将产生5亿NFC设备,亚太将成为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量最大的地区。目前移动支付只占全球总支付额的2%,2017年会占到7%。这是一个保守的估计,说明了移动支付行业在处理各方利益时的复杂性。但从市场潜力来看,这是一个真正能够让科技改变生活的领域。过去我们用了10年将人们消费的方式由线下转移到线上,为了让人们支付方式也由线下转移到线上,行业也应该再等10年。有蓬勃发展的移动设备助力,相信这个时间或许可以缩短。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