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超过700万人口的城市有近20个,到2020年,千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也将达到20个以上。如此规模的城市,若都以汽车解决交通是不现实的。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郭小碚表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发展轨道交通是很好的解决方式。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应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那么安防监控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是否也会随之升温?
缓解交通拥堵应靠轨道交通
据日本爱知大学教授李春利介绍,东京是世界上轨道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拥有几十条轻轨和地铁组成的立体的公共交通网,覆盖整个东京圈,里程超过2300公里,轨道交通每天运送旅客2000万人次,99%的线路换乘均可在三四分钟内完成。经济、准时,无论在时间成本还是经济成本上都优于开车,这是东京市民选择轨道交通的原因。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则表示:“北京现在拥有465公里地铁,一天可以运送1000万人次,为什么还是这么堵?恰恰就是因为北京中心区上下班的市民开车比例高达34%,而东京这一比例连5%都不到。”
时下,应用监控设备的领域早已不是局限在企业工厂之类的环境了,更多是外在环境,大范围的布局使用。诸如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等等。
据相关统计,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过去十年内已经全面从一线城市往二线城市普及,不仅北上广深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了1500公里,所有的东部省会城市都已建成了地铁,更有几十个东部地级市和西部省会城市规划和在建城市轨道线路,预计到2020年,将新建成70余条轨道线路,届时全国的轨道交通总线路超过100条,运营里程超过10000公里。
视频监控设备将会大范围的应用在轨道交通综合管理系统,而新一代的IP摄像机因为有着网络化、高清化的优势。在轨道交通应用当中,有着系统高干扰性、联网便利性、接口开放性等优势,还有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IP摄像机的发展速度之快,也让价格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两者的融合应用,也从根本上体现了系统整合应用的趋势,将越来越被诸多用户所接受。
中国轨道交通中的安防应用
伴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蓬勃发展,轨道交通对营运安全的需求快速增长,成为安全防范系统的新兴应用领域。从轨道交通安防系统构成来看,目前主要是由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通讯系统、电子巡查系统、放射性物品探测系统、毒气探测系统、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探测系统、枪支弹药探测系统、炸药探测系统、实体防护系统等构成。
从应用区域上来看,轨道交通安防系统主要分布在车站、列车内和轨道沿线。目前,轨道交通安防系统应用主要集中在车站中,投资比重约占整体安防系统建设投资的60%以上,主要以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危险品检查、实体防护系统为主,对车站内情况进行监控,保证旅客安全;列车内安防系统投资比重较小,不到10%;主要以视频监控、列车运行监控、车门监控、火灾监控等系统为主,以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和车内旅客安全;轨道沿线以电子巡查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化学以及毒气监测系统、火灾及环境监测系统为主,以保证列车运行环境的安全。从产品上来看,视频监控是目前轨道交通安全防护的主要手段,主要应用在对车站及车厢内情况的监控,车站视频监控对实时性要求较高,列车中的应用主要以事后查询为主。总体来说,视频监控系统占安防系统总造价的60%左右。视频监控的主要设备有前端的固定摄像机、球机、矩阵、光端机、DVR、监视器等。
轨道安防智能化趋势不断加强
6月7日18时30分厦门BRT快1线途径金山站往南500米处发生爆炸,这起事故造成48人死亡,30多人受伤,其中有8名考生全部遇难,这也为轨道交通的安防监控系统敲响了警钟。无论是从轨道交通的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安检系统,还是安防集成综合管理上都加强了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轨道交通存在着人流量大、线路长、范围广等问题,早期的轨道交通安全监控防范完全依靠人力紧盯屏幕。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轨道交通越来越发达,仅靠人力已经无法满足对轨道安防建设的需要。但是目前视频监控绝大多数情况仅能起到事后取证的作用。
轨道交通配备的安全防范措施,主要包括通信、隧道疏散、紧急照明、防排烟、灭火、屏蔽门、电子巡查、火灾报警、入侵报警、车站与列车视频监控等,同时还设置了专用的有线及无线通信系统、警用安全保障系统和车辆段、停车场安防系统等,并在车站和重要设施配备了警察、保安、护卫和专业管理人员。这些都是城市轨道交通安防系统的重要基础,能够有效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正常运行。针对安防行业,在城市轨道交通市场中主要涉及视频监控、门禁及出入口控制、危险品检测及实体防护等几大领域。
智能分析技术能够通过对监控视频图像的实时分析对动态场景中的目标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并分析和判断目标的行为,从而能在异常情况发生时及时做出反应,做到早期侦测和主动防范,帮助安保人员有效避免或高效处理有威胁或突发性的事件。我国监控企业在电子警察系统、ATM机监控智能化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多成果,如可开发出适用于轨道交通安全监控智能化的系统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
海康威视智能交通事业部行业经理任钧表示:“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可对视频画面或者视频中的海量数据进行高速分析和处理,从而完成人流量统计、拥挤检测、人脸识别、入侵检测与报警、遗留物品检测等功能,可大大减少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将会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事件发生后调查取证时节省了极大时间和精力,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在海量存储视频中搜寻相关事件的信息。
轨道交通安防技术发展趋势
轨道交通安防技术正朝着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以及安防综合管理等趋势迈进,未来轨道交通安防应用会更加完善、更加高效。安防视频监控业界通常把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划分为模拟监控、数字监控、网络监控、智能监控四个阶段。3G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宽带无线网络(WMAX)等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和IP网络的广泛部署和快速发展,推动了无线网络远程视频监控的实现。根据网络化运营下视频系统的应用需求,新建的地铁视频监控系统应发展成为包括车站级监控、线路级监控、网络级监控,以及市级监控等多级网络。目前,在轨道交通安防应用上;不仅仅是视频监控系统(CCTV),传统的报警监控系统(ALM)、门禁监控系统(ACS)、电力监控(PSCADA)、车站公共与紧急广播系统(PA)等都正在向网络化转变。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里程约1000公里,车站数量超过600座。按照平均每个地铁站40个视频监控点,每节车厢2个视频监控点,隧道沿线每隔200米1个视频监控点计算,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防系统将拥有至少4万个视频监控点。
轨道交通监控点众多,客流量大,情况非常复杂,仅仅依靠人力很难对各种突发情况作出及时和正确的反应,而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可以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视频画面或者视频中的海量数据进行高速分析和处理,从而完成人流量统计、拥挤检测、人脸识别、入侵检测与报警、遗留物品检测等功能,大大减少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将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