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构建和谐城市交通体系

2013-09-22 08:52:50 来源:ITS智能交通杂志责任编辑:
摘要:和谐交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和谐交通的内涵和和谐交通体系的组成,并以重庆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和谐交通体系的不人性化现象,提出构建城市以人为本和谐交通体系的措施,以促进和谐交通、和谐社会的发展。

  和谐交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和谐交通的内涵和和谐交通体系的组成,并以重庆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和谐交通体系的不人性化现象,提出构建城市以人为本和谐交通体系的措施,以促进和谐交通、和谐社会的发展。


  一、概述


  1、和谐交通的内涵


  和谐社会是由个人自身、人与人之间、社会各系统与各阶层之间、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等社会各个方面和谐组成的。和谐交通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体现公平共享、法治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善的特征。和谐交通强调的是,基于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以人为本的交通,有效服务于全社会,即构建以人为本、安全、便捷、高效、舒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交通。


  2、和谐交通体系的组成


  和谐交通体系是由构成交通的关键要素即人(交通参与者)、交通工具(车、船等)、交通设施(路、航线等)、环境(自然与人文环境)四个方面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具体来说,和谐交通体系应该包括交通与人的和谐系统、交通与社会的和谐系统、交通方式之间的和谐系统、交通与自然的和谐系统。这四个子系统又同时并存于城市交通、农村交通、区域交通之中。本文主要着重于研究交通与人的城市和谐系统。


  二、城市和谐交通体系的现状(以重庆市为例)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居住人口迅速增长,人们的交通需求也逐渐旺盛,导致了道路供给与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重庆市委市政府也将破解“交通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大力投入改善交通设施,实行“错时上下班”、“公交优先”等一系列新型交通管理制度,城市的交通拥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还存在一些不和谐之处。


  1、“车主人辅”的现象愈来愈明显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快速增加,车辆似乎成为了城市交通的主角,在城市交通的舞台上,交通管理部门对车辆的畅通越来越重视,而对行人的方便似乎越来越淡漠。


  (1)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设计得不够人性化。为了让车流通畅,减少斑马线上日益增多的交通惨剧,交通主管部门在一些道路修建人行天桥或地下通。这些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的投入使用,确实提升了百姓出行的安全性,但由于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的位置离交通路口都比较远,很多百姓为了避让车流,不得不绕一大圈过马路,而且有的人行天桥的坡度设计得很陡,老年人或行动不方便的人登上天桥都比较困难,如南坪很多公交车站的路口过街斑马线被取消,人行天桥与路口的距离有50米左右,且没有方便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上下的辅道,百姓过街很不方便,导致很多行人不得不冒着生命财产安全损失的危险,与车争道。


  (2)行人过街红绿灯时间过短,使人车争道现象严重。红绿灯是维护城市交通秩序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市民安全出行的保障,灯控的目的就是有序疏导车流人流,降低车流速度,达到安全有序畅通。灯控秒数的设置应该是人性化的,充分考虑到市民出行的具体条件。但是我们常在一些过街人行横道处看见,行人为了在十几秒的红绿灯时间内过到对面,要快跑前进,遇到较宽的公路,还得在行人过街安全岛上等下一次红绿灯时间,给行人过街造成了很大不便。


  (3)行人权益经常被无辜侵犯。为了保持交通通畅,有关部门设置了港湾式停泊系统,供公交车辆停靠,这使原本就不宽敞的人行道雪上加霜。除此之外,人行道上还设置了众多的治安岗亭、书报亭、消防栓、路灯、电线杆、电话亭、广告牌、人行天桥以及停车位等,这些都给行人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2、公交优先却不先,影响大众出行效率


  (1)公交专用道不专用,公交出行效率无法保证。重庆市很早就设置公交专用道,但由于公交专用道沿途经过的岔道多,进出岔道的车辆与公交车辆混杂一起,交通管理部门处理违章的成本非常大,也就只好默许违章行为的合法化,法不责众的后果使得公交专用道形同虚设,致使公交出行时间不定,很难保证乘客对时间准确性的需求。


  (2)公交服务不优,降低其对市民的吸引力。我市部分公交的管理、服务不佳,公交司机作为城市文明窗口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却屡屡曝出不文明现象,如超速、拒载、违章停车、辱骂殴打乘客;在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车超载严重,车厢内乘坐环境恶劣;公交车票价较贵,低收入阶层负担加剧;公交运行线路过长、公交线路曲折,无法实现快速高效运行;公交尾气排放超标,被市民声讨为“乌贼车”等,均降低了公交对市民的吸引力,市民选择其他出行方式的意愿不断增强。


  (3)公交线网不均衡,无法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公交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与点的连接。目前,重庆市主城区常规公交线网覆盖率低、非直线系数高等问题突出,导致公交吸引力低。例如,当我们去市区逛街的时候往往都要步行至很远的地方才能转到车,这给居民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城市和谐交通体系的措施


  以人为本是构建城市和谐交通体系最基本的保障,无论是在初期的交通规划还是在后期的交通管制过程中,都要做到以人为本。通过实施以人为本的交通,可以协调处理好交通与人的关系,实现交通与人的和谐,为构建城市和谐交通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1、树立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


  (1)以人为本交通理念的正确认识城市交通归根到底是为人服务的,实现人性化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既是构建“和谐城市”的现实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之一。“以人为本”常常被挂在嘴边,但是人们对它的内涵并没有深刻的理解,以什么人为本?怎样以人为本?这些都需要重新思考、重新定位。过去,人们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仅局限于简单狭隘的层面上,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以某些强势利益群体的特殊利益为本,就是要强调维护少数人的个人权益。现在,人们渐渐意识到,以人为本强调的就是公正与和谐。“以人为本”的立足点应该建立在以保证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为要务,以保证不同群体、不同个人之间享有最大限度的公平,尊重全体公民的人权,增强每个人的发展能力,为他们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和发展条件为天职的理念上来。


  (2)“人权”高于“车权”的意识“人权”是指行人的通行权,“车权”是指机动车的通行权。“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就是强调交通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其核心理念是把人当做交通系统的第一要素,确立“人权”高于“车权”的原则。


  “人权”高于“车权”首先要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