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科研单位,却承担着科研任务;它不是作战部队,却承担着战备值班任务;它不是院校,却担负着人才培养任务。这支新型作战力量,就是总参卫星导航定位总站。
它是应北斗的发展而诞生的。1999年12月,离第一颗北斗卫星发射仅剩10个月时间,北斗一号地面系统8大分系统中只有1个完成研制。14年来,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队”和“主力军”,总站承担着系统的研究论证、研制建设、运行管理和应用保障“四位一体”重要职能,与研制单位“十年磨一剑”,如期建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军用时间频率三大系统,使中国一举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从零开始创造北斗奇迹
2000年8月,随着最后一批中心站设备进场安装完毕,北斗一号地面系统全部建成。望着机房内倒排工期的计时牌,回想起200多个日夜奋战的情景,总站许多官兵热泪盈眶。
在卫星导航定位领域,中国比世界强国晚起步20年。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制GPS系统而抢得“霸主地位”,俄罗斯紧随其后建成格洛纳斯系统,其他国家卫星导航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1999年12月,离第一颗北斗卫星发射仅剩10个月时间,总站正式组建。为如期实现“地面等星”目标,总站向上级机关立下“军令状”。
从全军测绘部队、通信部队、军事院校等抽调的十几名技术骨干和专家,面对一无技术、二无经验、三无人才、四无频率资源的尴尬局面,顶着国外资源垄断封锁和国内技术力量薄弱的双重压力,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铁皮屋子里,攻克数以百计的理论、技术和建设难题,开启中国北斗事业的创业奠基之旅。
满头白发的总站总体技术部高级工程师、北斗二号工程副总师谭述森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感热血沸腾。他说,从1965年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做着军事测绘工作。“很长时间,我们没解决士兵的位置在哪里,士兵不会看地图,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就算看懂了地图,也不会报告。从总站成立那天起,我们就开始了卫星导航定位事业。我很高兴自己能为这个伟大的事业尽一份力量。一个国家要进入强国行列,必须锻造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
“岗位就是战位、机房就是战场”,总站叫响这一口号,开始了艰苦的“背水一战”。经过200多个日夜鏖战,终于完成7个分系统、上百个子系统研制建设和上千台套设备进场安装调试,创造了中国复杂航天工程一次集成成功的奇迹。
2000年10月,北斗导航系统的第一颗卫星送入轨道。时隔两月,第二颗卫星成功发射。总站为推动中国跨入世界卫星导航“第一方阵”做出卓越贡献。
随后,他们按照“先试验、后区域、再全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坚持“边研制一号边论证二号、边建设二号边参研全球系统”的迭代建设思路,创造了卫星导航工程建设“中国速度”。
高精度、统一的标准时间是联合作战和预警探测的基础支撑。经过6年连续奋战,总站从零起步建成了军用标准时间实验室,产生并保持的军用标准时间上百万年误差不超过1秒,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9年11月军委颁布命令,规定总站保持的协调世界时为军队标准时间,使中国军队拥有了统一的高精度时间基准,彻底终结了依靠GPS授时的历史。
2012年12月,经过8年奋斗,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在总站正式开通。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来贺电指出:该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是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标志着中国卫星导航发展“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取得了全面胜利,标志着中国在建立自主可控的卫星导航系统进程中又迈出了一大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实战出发打造制胜利器
在刚刚结束的“使命行动—2013”演习中,北斗二号的各类用户设备大量运用,取得良好成效。这是去年底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开通后大规模成建制在实战中运用,推动了军事训练的变革。
看到成果在实战中再一次经受了检验,总站的科研人员们备感欣慰。
北斗系统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基础平台,是中国军队形成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重要支撑。
按照仗怎么打、系统就怎么建的要求,这些年来,总站深入全军指挥、作战、装备等多个部门,以及军事院校、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等多个单位,进行近百次系统需求分析与使用要求深入论证,精心细化战略、战役、战术不同层次保障任务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规划建设项目、技术路线和战技指标,确保了系统建设从一开始就与实战要求相一致、与部队需要相适应。
总站以作战需求为牵引,高起点设计系统建设方案,提出并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定位报告”与“连续导航”相结合的系统技术体制。独创的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功能,使指挥员能随时随地掌握每个作战单元乃至单兵的具体位置,有效解决战场态势感知这一难题,实现了“看得见、联得通的指挥”。
在某联合演习中,总站指导各参演部队运用北斗装备,首次构建了具备战场态势实时感知功能的指挥控制链。目前,北斗导航已成为中国军队三级指挥控制网络组成要素,促进了中国军队作战指挥样式变革。
实战化的应用,检验了“北斗”优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卓越功能和总站能打必胜的应急保障能力。近年来,总站先后圆满完成国庆阅兵、载人航天、应急处突和抢险救灾等百余项重大战略保障任务,北斗系统在服务国防和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服务社会铸就和平盾牌
走进总站营区,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巨幅标语格外引人注目。“我们把能打胜仗的核心要求贯穿到系统研、建、管、用各个环节,不断提升复杂困难情况下导航定位核心能力。”总站主任王瑶说。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通信、电力、交通毁损殆尽,灾区与外界失去一切联系,几十万人的生命危在旦夕。
总站第一时间启动应急保障机制,迅速建立北斗中心控制系统到军队抗震救灾指挥部信息传输链路,将北斗用户位置和短报文信息引入灾情监控系统,实行24小时监测。
13日12时,总站值班监控屏幕上,一个红点跳入值班人员眼帘,“灾区有人使用北斗了!”大家的眼光聚焦到灾区的电子地图上。只见这个红点沿着马尔康、黑水的317国道急进汶川,经用北斗短报文确认是一支武警救援部队奉命前往灾区。总站迅即把这条重要消息报告上级机关,引起军委总部首长高度重视,及时为决策指挥部门提供了重要依据。
近年来,总站在玉树地震、芦山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等重大抢险救灾行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北斗神兵”。
北斗系统民用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由地方各集团公司和产业部门按照国家统一规划部署组织实施。着眼搭建北斗系统与地方公司部门的桥梁,总站于2001年启动“北斗信息服务平台”自主研发。2004年底,北斗系统信息服务平台研制成功。
总站运用“北斗信息服务平台”为北斗大规模、集团化应用开辟了新的“战场”。中国渔政基于该平台建立“海洋渔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对6万多条出海渔船的科学调度、实时监控和应急救援,大大提高了海洋渔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2011年3月1日,琼临高03052船渔民王定成在三亚东南方向80海里处突发胃出血,情况非常紧急,临高渔政站通过北斗监控平台收到渔民报警信息后,及时将渔船准确位置报告给海南省海上搜救中心,经海南第一救助飞行直升机救助,重病渔民得到了及时救治,挽救了渔民的生命。
2012年,总站密切配合国家人防办,将北斗系统嵌入人防指控系统和通信网络,为突发情况下人防力量的组织指挥、信息互联互通提供了可靠支撑。目前,北斗信息服务平台已广泛应用于气象水文、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基础测绘、地质监测等几十个重要领域。
近年来,总站先后攻克5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40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273项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军队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32项。
总参测绘导航局局长薛贵江少将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用“年轻、创新、协作、卓越”这8个字来评价总站。他说:“总站还是一支埋头苦干的队伍,脑子里想着国家安危,肩膀上担着使命责任。”
目前,总站又打响了北斗全球系统的攻坚战,前瞻开展项目预研,周密组织研究论证,靠雄厚技术实力赢得了16个总体方向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和16个参研项目,成为全国上百家参研单位中最大的卫星导航专业技术实体。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