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北斗核心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齐头并进、北斗联盟与产业园涌现的一年,为北斗民用化进程开了一个好头。2014年卫星导航市场将如何发展,令人期待。我们相信,有2013年辉煌业绩作为良好铺垫,201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一、北斗产业将迎来发展高潮
关于北斗的推广与应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去年曾预测: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预计未来2年时间内,中国将迎来北斗系统应用产业化的高潮时期。刚过去的2013年是北斗系统民用化元年,在国家大力号召下,北斗不管是技术创新还是市场推广工作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在交通行业开展的示范工程就带动了一百多家终端企业进入北斗领域,创造年产值2亿多元,让我们看到了北斗高速产业化的曙光。
目前,全国各大省市都在打造智慧城市、平安城市、数字城市,北斗以定位、授时、导航、通信等基础功能,提供六大系统解决方案(即室内外导航定位融合系统、个人位置服务系统、车联网信息服务系统、生命安全服务系统、高精度专业服务系统、智能信息终端服务系统),成为实现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之一,全国各地也兴起了建设北斗产业园、建立北斗联盟的浪潮。
北斗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五大有鲜明特征的分布区域: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依托国家部位、卫星研究院汇聚的优势,形成以引进技术设备、重大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格局;以西安为主的川渝陕地区,主要依托所在地航天、航空部门的技术、设备、人才等优势,发展以卫星零部件制造为主的产业格局;以上海、南京为主的长三角地区,利用资金、市场等优势,发展以芯片、天线制造为主的产业格局;以广州、深圳、中山为主的珠三角地区,依托区位、资金、机制等优势,发展以引进、组装、制造卫星导航终端产品为主的产业格局;以湖南、湖北为主的中部地区,依托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拥有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形成以高精度定位服务和地理信息采集、处理、分析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产业建设方面,北斗已经形成了基础产品、应用终端、系统应用和运营服务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出现了国腾电子、华力创通、北斗星通、合众思壮、海格通信、江苏三友、中国卫星、四创电子、同洲电子、中海达、盛路通信、超图软件、四维图新等多家上市企业。
在推广应用方面,北斗也展现了无穷的发展潜力。去年,9省市近10万辆运输车辆安装了北斗终端,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保障道路安全;广州市1万辆公务车批量安装北斗定位终端杜绝公车私用,年节省公车费用支出近30%;全国近5万条中远海渔船和执法护渔公务船安装北斗终端,切实保障了广大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林业防火、气象测报、水文监测等领域利用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实现各地防火点、气象站、水文监测站的无人值守、数据实时自动传输;还与公安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陕西省、贵州省等联合开展警用装备、抗震救灾、国土资源以及省市区域示范。
去年11月,美国高通与三星合作推出支持中国北斗卫星定位功能的消费者智能手机GalaxyNote3,北斗首次进入大众通讯市场。此外,在北斗车载应用产业联盟的号召下,国内50多家车载终端企业在全国5万辆乘用车上安装了北斗车载终端,让北斗走进了大众的日常生活。随着在大众领域认知度的提高,2014年北斗在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中的份额将迅速提升。
二、2014卫星导航市场发展趋势
趋势一:建设、完善北斗生态产业链
北斗被称为中国版的GPS,除了短报文功能之外,其他的定位和导航功能与GPS均类似。目前,我国采用北斗双模的方式,与GPS进行“捆绑”销售,对北斗和GPS的销量都有促进。GPS的功能十分强大,各种行业解决方案久经考验,终端用户忠诚度很高。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北斗作为新生代导航系统,也必须打造完善的生态产业链,来增强客户粘性。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云计算技术研究中心陈辉博士认为:我们可借鉴苹果的运营策略来推广北斗应用。2006年苹果一代手机问世,诺基亚等传统手机厂商急速衰弱。与此类似,北斗要去抢占GPS的市场,必须要在个性化服务方面有所突破。就像苹果通过建设手机生态链重新定义了手机一样,北斗需要重新定义导航。
中国卫星定位导航协会秘书长苗前军认为:应用北斗,应从专业型、行业型、功能型走向了社会化的兴趣型、创意型产业。互联网刚出现时,尽管功能单一,但立即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成为当今发展最为迅猛的产业。北斗或车联网要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像互联网一样,能吸引用户来体验、使用。随着用户的日益增多,必定会催生相关兴趣型和创意型产业。目前北斗与车联网正在往这个方向上走,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相反,如果北斗与车联网终端不能成为我们车上、手上一种标配的话,就会出现“行业先驱”变成“行业先烈”的悲剧。
未来北斗生态产业链完善后,企业竞争的重点也将从硬件产品转向服务质量。比如高德地图打造的本地生活服务、赛格导航提供的实时监控服务以及“丢车必赔”的保险服务,通过统一平台进行APP下载、销售,受众无疑呈现几何级增长。同时也避免了企业间的无序开发与重复建设。
趋势二:抱团拓市,寡头出现
2013年1月,交通交通运输部发布《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技术规范》、《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通讯协议技术规范》,统一了运营平台及终端产品的技术标准。以前各厂家因技术标准互不兼容,存在技术壁垒,是出于对自身的一种保护。行业标准出来后,技术壁垒被打破了。终端用户对产品品质、技术应用以及性价比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各大厂商的终端和平台之间也更加容易整合,催生了我国GPS行业的自由竞争市场。
正如深圳首航通信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龚书玄所言,新标准的出现意味着行业的重新洗牌,尽管目前各大厂家难以适应,但也只有统一平台、产品的标准,形成一个巨大的、统一的GPS需求市场后,产业链各个环节中有技术、有市场、有渠道的企业才有可能脱颖而出,并做大做强。
随着技术壁垒的消失,2014年各大终端厂家和平台运营商也都会加快攻城拔寨的步伐。沿着“战国七雄转向三国鼎立,最后三国归晋”的历史轨迹,GPS行业也将出现行业寡头。
然而,GPS行业的个性化特点十分明显,比如出租车、公交车、危险品车、电动车、混凝土车等行业市场各有不同需求,目前也没有哪个企业有能力有好所有的市场。因此,GPS行业今年或将出现众多“连横合纵式”的企业联盟,抱团发展。去年5月,深圳联合安业与数家GPS企业经重组后成功挂牌上市或将助推这一趋势的落地。
趋势三:政府开放交通信息,实现动态导航
目前,车主通过车载导航系统可获得最佳的导航路径,但受路况信息的瞬息万变以及离线地图的不及时更新等因素影响,经常为驾驶员提供错误的路线。因此,为车主提供更为合理导航建议的动态导航服务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实现动态导航的难点在于实时路况信息的采集与共享。实时交通信息主要存在于政府的交通、公安(交警)、城建、城管等各个部门,以及受政府行业管理的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水上巴士、铁路、民航等交通企业。各部门对数据汇聚整合范围、内容覆盖面不足,数据挖掘和分析应用不够,对决策支持技术支撑力度有限,信息发布不够及时、全面、准确,覆盖面太窄等等。
要实现动态导航,政府需要统一数据标准,公平开放资源,联合或放手让社会企业参与实时交通信息服务,以创新的思路探索能持续经营、持续服务的模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及其他相关政策文件,政府将致力于各行业、部门信息的共享,提高数据利用率。近年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深圳等众多城市已经开始与当地企业合作,共享各部门的交通信息。相信,在2014年将有更多省市参与进来。
趋势四:汽车定位导航功能的APP化
近年来,国内外对车联网的炒作不亚于北斗,论及ITS、物联网,必谈车联网。其未来巨大的商业前景吸引了当今最著名的互联网企业、科技巨头、汽车厂商的参与,并引领了国际车联网行业的发展。比如,福特SYNCAppLink通过蓝牙与手机同步;苹果通过Siri语音助手和iOS7系统连接手持设备;思科打造车域网,将导航功能集成到汽车内部通讯网络系统;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更是将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应用到了极致。
各大车联网巨头通用的做法就是将汽车定位导航功能进行APP化,融合其他车载电子设备功能,打造更人性化的车联网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这一趋势将更为显著。
趋势五:众包采集模式的推进
随着车联网竞赛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谷歌、百度、高德等地图厂商作为卫星导航产业链上的重要成员受到市场的关注。去年,谷歌以13亿美元收购以色列众包地图企业位智(WAZE),众包采集模式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
地图数据除包含导航数据之外,还包括新闻、数据点评、餐饮优惠、音乐等生活服务类数据。采集这类数据工作量巨大,时效性差。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地图厂商利用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将数据采集工作分配出去,即以众包的方式,革命性的解决了数据采集难题。同时,众包模式需要人们的广泛参与,无形之中增加了用户对该地图应用的粘性和活跃度。然而,众包方式也存在数据重复性高、准确率低、专业性差等缺点。
高德集团市场部合作推广经理杨凡告诉笔者:业内人士对众包地图在国内的发展有一些担忧。因为我国的测绘局有相关的规定,只有拥有互联网地图甲级、乙级资质的企业才可进行地理信息标注服务。然而目前在国内有牌照资质的企业里,还没有一家开展众包业务。尽管众包地图在我国会受一些政策的影响,但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其发展趋势无法阻挡。我国的相关政策也会随着科技进步进行调整,众包地图一定会成为国内地图厂商、应用商的重要模式。但众包是否会完全代替实采,还有待探讨。
趋势六:重视行业标准、法律法规建设
北斗国际化之路不可阻挡。近年来,北斗系统持续与美国GPS、俄GLONASS、欧洲GALILEO等系统展开兼容与互操作协调,在系统性能监测评估、服务性能规范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快推动北斗进入与国际民航、海事、移动通信等标准化组织,让北斗系统充分与世界接轨。
随着北斗服务范围的逐步扩大与性能的提升,北斗产业的竞争将会上升到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届时,国内企业需利用法律、专利等手段,使北斗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然而,国际化竞争不仅只是技术与成本的竞争,这已在我国与欧美之间在光伏、汽车、电子等行业的贸易战中得到了印证。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副秘书长庞春霖认为:“北斗要走出国门,大家必须扩展竞争思路,建立健全相关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利用政策、关税、专利等手段打贸易战。我们国内北斗企业也要抱起团来,搏斗方式从过去以成本优势的‘直勾拳’,转变成利用综合策略的‘组合拳’。只有把这些贸易手段综合运用起来,才能把北斗市场营造得更好。”
三、耕耘现在,收获未来
未来,人无法预知,只能预测。有位哲学家曾说过:无限的过去造就了现在,现在的每时每刻决定了未来。根据我国卫星导航的发展规划,我国北斗系统的建设及应用将在短时间内实现规模化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预计,到2015年,北斗在中国卫星导航产业中的份额将达到30%左右。目前北斗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5%左右,未来两年必将陆续出现更多的北斗商机。
2013年,北斗已经起跑;2014年必将是加速冲刺的一年。祝愿每一个企业都能在新年中紧紧抓住北斗的产业机遇,立足各自所在领域,耕耘现在,收获未来。
延伸阅读
北斗成长记
1970年,我国开始研究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和方案,但之后这项名为“灯塔”的研究计划被取消。
1983年,航天专家陈芳允提出使用两颗静止轨道卫星实现区域性的导航功能(即“双星定位”,是北斗计划的奠基理论)。
1989年,我国使用通信卫星进行试验,验证了双星定位方案的可行性。
1994年1月“,北斗一号”系统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工程立项,并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2000年10月-12月,发射了两颗静止轨道卫星,区域性的导航功能得以实现。
2002年1月1日,经总参谋部批准,北斗进行试运行。
2003年发射了一颗备份卫星,完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组建,并在12月正式在国防军事保障、国民经济建设诸多领域开通运行。
2004年8月31日,我国批准立项建设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其最终目标是建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004年10月9日,我国与欧盟正式签署伽利略计划技术合作协议,参与伽利略卫星系统前期的技术开发工作。
2008年5月,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北斗系统独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1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已发射10颗卫星,建成了基本系统,开始对中国和周边地区提供测试服务。
2012年10月26日,北斗系统成功发射了第16颗卫星,完成卫星组网。
2012年12月27日,我国正式发布北斗卫星系统提供区域服务能力,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
2013年12月27日,公布北斗系统ICD文件2.0版与服务性能规范1.0版。该年被业界称为“北斗应用元年”,北斗系统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2014年,启动全球系统建设,目标精度为2.5米。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其他网站转载时,必须注明出处并署作者名,二者缺一不可。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尊重知识产权,才能赢得尊重。
)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