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雾霾频发,让人们逐渐意识到,区域内各省区市都无法“独善其身”。去年,环保部下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对京津冀地区提出了更严厉的要求,预计到2017年底,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浓度下降25%,京津冀联手治霾势在必行。去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同建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今年,京津冀地区将深入开展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三地
力争今年明年统一
供应国V标准燃油
“京津冀地区土地面积大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想推行一个统一的标准相对比较困难,完整有效的机制不能在一夜之间形成,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庄志东说,就目前来说,应首先建立起及时有效的会商机制,在信息上做到及时沟通。与此同时,庄志东介绍,北京将进一步做好本市的污染减排工作,按照首都标准切实抓好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等各项措施的落实,做到极致。用最短的时间、最大程度带头改善空气质量。
八大工程从“源头”到“末端”
源头控制减排。已全面落实全市范围内禁止新建燃煤设施,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能源结构调整减排。到2017年,使北京市燃煤总量从2300万吨,削减到1000万吨以下,五年净削减1300万吨。
机动车结构调整减排。机动车实施总量控制,2014年将年控制指标由24万辆调整为15万辆,其中2万辆为新能源车。
产业结构优化减排。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重点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落后产能。到2017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9%。
末端污染治理减排。到2017年北京工业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比2012年减少50%;在汽车制造、电子、印刷等行业开展表面涂装工艺污染治理。
城市精细化管理减排。针对施工扬尘、道路遗撒等顽疾实行全过程监管,实施施工扬尘治理专项资金制度,施工单位要有专门的扬尘防治费用;对5000平方米以上建筑施工工地全部规范安装视频监控设备。
生态环境建设减排。通过植树造林、扩大水面、生态修复,增加大气环境容量,2014年完成35万亩;到2016年底前共完成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2017年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60%以上。扩大水域面积,到2017年,增加水域面积1000公顷。
空气重污染应急减排。将空气重污染应急机制纳入全市应急管理体系,成立空气重污染应急专项指挥部。加强区域应急联动,会同周边省区市,建立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开展联防联控。
三大行动大气治理全民参与
企业自律的治污行动。强调企业要守法自律,依法治污、达标排污,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污染治理和环保管理,挖掘减排潜力,对工业、建筑施工、运输、环卫、餐饮和其他服务业企业等分别明确了具体的污染减排措施。目前,部分重点企业公布了自行监测数据。
公众自觉的减污行动。从绿色消费、环保创建、公益活动等方面,提供给公众自觉减污的方式、方法等建议,开展了“少开一天车”、市民参与“建言献策”等活动。
社会监督的防污行动。加强信息公开,明确了政府、企业公开环境治理和污染源环境信息的职责和要求,为公众监督奠定基础。
现场
北京35个站点
跟踪监测PM2.5
京津冀三地媒体采访团的第一站,来到了北京市环保局监测中心,这里负责跟踪PM2.5监测网络35个监测站点的气象条件、污染物浓度变化,对全市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预报。
北京市的监测站点共35个,分为城区站、郊区站、交通站3类,其中前门东大街、永定门内大街、西直门北大街、南三环西路和东四环北路为交通站,设置于车流量大、路网密集的交通主干线周边,可反映机动车尾气排放规律、时空分布变化等特点。监测中心主要针对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共6种污染物进行监测。
据介绍,监测中心与气象部门实行会商制度,首先分析“北京市空气质量预报业务系统平台”的全市和区域实况,然后如沙尘、降水、雾霾等以及全国监测形势。随后,中心将和市气象台进行会商,双方简要分析并预报当日20时至次日20时污染物情况。“空气质量预报”是基于空气污染潜在趋势、数值预报、统计预报,并根据专家会商机制,最终预测出未来5天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包括全市不同区域的空气污染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