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限购限行是急功近利的做法,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必须向地下空间要效益,发展轨道交通、地下快速路,并逐步将城市货运转入地下。”14日,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主办的“第四次国际地下空间学术大会”在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和国内外300多名专家学者一起为“城市交通综合征”支招。
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地纷纷出台车辆限行、限购措施。与会专家认为,开私家车上班、上医院、送孩子上学,很多时候是因为在高峰时段老人、小孩、妇女搭乘公共交通不便而采取的“无奈之举”。而在农村,购车已成为发展农业、提高收入的重要举措。货车限行、外地车限行,必然妨碍城乡间和城市间正常的人、财、物流通。购车已经是中国社会现实和潜在的强劲需求,限购限行等行政手段强行抑制,弊多利少,只能在应急情况下采用。限牌后存量不减,增量还是在上升,在地面道路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拥堵仍然不可避免。在国内很多大城市,地面道路无地可建,地面公共交通已相当饱和,公交车排队进站,即使“公交优先”,也提高不了交通供给能力。
钱七虎坦言,要从根本上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必须从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失衡入手,地铁是必需的,还要同步发展地下快速路和地下物流体系,真正实现地面交通的“减负”。新加坡已在城市中心区建成15公里长的四车道环行快速线,承担了中心区交通量的40%。美国波士顿1994年开始拆除高架路,10年间建成8-10车道的城市地下快速路系统。东京在地下40米建设中央环状地下快速线,长达11公里的通过池袋、新宿、涩谷三大商业中心的新宿线已通车,正在建设品川线。国内大城市的地下快速路建设也初见端倪,如南京已建成玄武湖地下快速路、城东干道地下线和内环线地下路;上海正在建设井字形通道方案,其中地下线26公里;深圳也已建成港深通道的7公里地下快速路,逐步发挥巨大效益。
国际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ACUUS前主席RaySterling认为,城市快速扩张需要更多的空间,地下50-100米为理想的发展深度,可通达性较好,通过地铁、快速路等形式和智能化手段将乘客快速送达,增加交通的移动性。
无节制地发展机动车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也成为“城市病”。钱七虎认为,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是城市化与交通机动化“一根藤上结出的两个苦瓜”。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由于急速行驶和再启动加大了能源消耗和尾气的排放,导致交通拥堵严重的城市,其雾霾和粉尘超标现象必然更加严重。科学治理交通拥堵城市的空气污染,除了治理工业污染外,必须同时把治理交通拥堵和汽车尾气污染一同列为首要举措,才能毕其治理之功于一役。目前机动车尾气治理的主要困难在于地面上机动车尾气排出后迅速扩散于大气中,无法收集处理,而在地下快速路系统中由于其狭小、密闭的特点,不易扩散,从而易于收集和处理。
根据世界经合组织统计,发达国家主要城市的货运虽只占城市交通总量的10%-15%,但其对城市空气污染的贡献量为40%-60%。因为一辆重型卡车污染排放量相当于一百辆京V排放标准的小轿车。作为“世界工厂”和到处是建设工地的中国,货运对城市空气的污染量更大,发展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势在必行,通过电力驱动的自动导向车和两用卡车为运载工具,通过自动导航系统实现高度自动化和准确化,可以大大降低空气污染。
与会专家认为,除了发展地下交通,城市建设也急需“减肥”,城市定位不能面面俱到,要有所分流;不搞CBD、金融街、工业区、开发区、大学城等单一功能布局,倡导混合用地模式,降低跨区交通出行强度。根据美国加州的城市调查,土地混合利用模式可降低5%-7%的出行量,抑制了居民的出行量和出行距离,也就抑制了交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