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习近平访巴西,卫星成又一张外交名片

2014-07-15 08:28:55 来源:中国证券报责任编辑:
摘要:据新华社最新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7月15日-16日出席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正值中国和巴西建交40周年,此次访巴有望升级中拉经贸关系,其中被视为“南南合作典范”的中巴卫星项目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据新华社最新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7月15日-16日出席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正值中国和巴西建交40周年,此次访巴有望升级中拉经贸关系,其中被视为“南南合作典范”的中巴卫星项目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分析人士表示,在高层的推动下,航天合作已逐渐成为我国政治外交的新手段,未来我国与第三世界国家间航天领域,尤其是卫星领域的交流将越来越频繁,因而卫星相关产业链将迎来快速发展期,除了卫星研制和卫星应用领域受益外,与卫星制造相关的配套产业,如高端轴承制造类企业,也将迎来发展机会。
 
 
  中巴卫星合作已成南南典范
 
 
  随着我国航天产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在国家层面的驱动下,我国与其他国家在航天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已先后向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等国出口了通信卫星,其中包括向委内瑞拉出口了遥感卫星,与法国合作研制了中法海洋一号卫星,与巴西合作研制中巴资源卫星。
 
 
  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巴西就在1988年签署合作协议,由此正式拉开了研制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序幕。具体负责这一项目的机构分别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巴西空间研究院。这一总投资3亿美元的项目是两国资金、技术及人才的大胆结合,其目标是建立一套两国共享的地球资源远程监测系统,卫星拍摄到的对地观测图像应用在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减灾防灾以及农业、林业、水利、测绘等众多领域。
 
 
  2010年,巴西空间研究院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在圣保罗州圣何塞杜斯坎斯市巴西空间研究院总部签署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面向全球谅解备忘录。在去年11月的中国-巴西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双方共同签署了《2013-2022年中国国家航天局与巴西航天局航天合作计划》。
 
 
  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胡亚枫表示,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已经成为两国关系全面发展的强大助推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合作不仅仅是两国航天技术的合作,同时它大大提升了我们两国之间各个方面的关系。”
 
 
  除了造福两国人民,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也惠及到了其他发展中国家。2007年11月,在南非召开的国际对地观测组织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宣布与非洲共享中巴资源卫星数据,得到了来自非洲各国的热烈欢迎。中巴空间技术合作由此超越双边合作范畴,成为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事业。
 
 
  卫星成高铁核电后又一外交名片
 
 
  根据几年前发布的中国航天白皮书,自2006年以来,在卫星出口方面,中国已经向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出口了通信卫星,与玻利维亚、白俄罗斯、印尼、老挝等国家签署了通信卫星出口合同,与委内瑞拉签署了首个中国遥感卫星出口合同,这些合同目前都在执行当中。
 
 
  据悉,2012年9月29日中午12时12分,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在酒泉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10月2日委内瑞拉媒体报道第一幅卫星照片已经拍摄并下传地面站,这标志着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开始投入使用。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是委内瑞拉的第一颗遥感卫星,也实现了中国遥感卫星出口零的突破,对委内瑞拉和中国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如今,应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罗塞夫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7月15日至16日出席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而应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罗塞夫、阿根廷共和国总统克里斯蒂娜、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总统马杜罗、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劳尔邀请,习近平将于7月17日至23日对上述4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在访问巴西期间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会晤肯定会升级中国与拉美之间的经贸合作,而卫星项目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另外,根据俄罗斯媒体最新报道称,俄罗斯“格洛纳斯”公司副总裁叶夫根尼-别良科近日表示,俄中将在多个卫星导航试点项目上进行合作,首个项目就是在中国的一处机场部署LKKS-A-2000监控矫正基站,第二个项目即在中国的一条通航河流流域安装监控矫正站。
 
 
  有业内专家表示,在世界各地设立地面站是提供全球导航服务必不可少的一步。目前中国北斗系统主要对亚太地区提供导航服务,未来提供全球化服务时,也需要建立海外地面站。此次与俄罗斯合作,在对方境内互建地面站就是迈出的重要一步。
 
 
  千亿规模加速卫星相关产业链发展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13年,我国共发射了209颗卫星,其中只有5颗对外出口,仅占2.4%,且都是2008年后发射的。可以说,我国卫星产业仍以国内需求为主导,国际合作才刚刚起步。根据我国近年来的航天产业规划,国家发展航天的战略思路没有变,航天投入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国家投入能一定程度上保证我国卫星产业市场规模的稳步增长,但增长空间有限,且还会受到国家政策和财政支出的制约;相比之下,卫星的国际市场空间更为广阔,未来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将有望打开我国卫星市场新的增长空间。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3年)》显示,201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超过1040亿元,同比增长28.40%,增幅显著加大,预计2015年该产业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的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8%,而按照14.87%的复合增长率,到2020年该行业产值或突破4000亿元。
 
 
  据介绍,目前卫星导航产业链上游的天线、芯片、板卡、GIS、地图、模拟源等配套齐全,中游的手持型、车载型、船载型、指挥型以及结合各行业具体应用的综合型终端,品类已初具规模,初步具备针对行业应用需求进行技术综合的能力。而下游的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业已在数据采集、监测、监控、指挥调度和军事等各领域进行了探索应用。
 
 
  该《白皮书》预计,至2020年下游的运营服务产值贡献将达到总产值的50%,应用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中游系统集成及终端集成产值在整个产业链的占比约为40%,终端产品质量和用户量将有巨大飞跃,产业国际竞争力将大幅增强;上游数据、芯片、模块类产值在整个产业链的占比达到10%左右,产业链结构逐步趋于稳定成熟。此外,每颗卫星均要经模样、初样、正样等多次试验,从试制到发射成功一般需要3-5套轴承;按价值计算,每一颗卫星对轴承的需求量可达100万元左右。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