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电动汽车产业加速启动 锂电池迎爆发期

2014-07-21 09:33:35 来源:国海证券责任编辑:
摘要:今年以来,我国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持续加码,相继出台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和推广计划,推动我国电动车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锂电池作为电动车用电池主流,未来十年锂电池将爆发式增长。
 
 
  多重利好因素共振,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加速启动。1)解决中国能源安全、缓解大气污染、培育新兴支柱产业的共同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发展正当其时;2)今年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多、力度大。今年以来,我国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持续加码,相继出台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和推广计划,推动我国电动车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3)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汽车各项性能获得质的突破。特斯拉电动汽车大幅提高了续航里程,缩短了与传统燃油车续航里程的差距,自上市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宝马等大型车企相继推出自主电动汽车。6月Tesla开放所有专利技术,电动车行业整体技术有望显著提升,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球电动车进入高速增长阶段。4)2013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2198万辆,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14604辆,占全国汽车总销量的0.07%,同比增长12.7%。以电动汽车10%的渗透率保守估计,电动汽车潜在销售量达220万辆。随着我国政策导向和技术不断提高,电动汽车产业的广阔发展空间正式打开。
 
 
  锂电池作为电动车用电池主流,未来十年锂电池将爆发式增长。以Tesla为例,2013年,TeslaModelS全球销量达到2.23万辆,其中30%配置入门级60kWh电池,70%配置80kWh电池,由此推算,2013年Tesla消耗锂电池总量达到165万kWh,未来十年锂电池以技术成熟和性能稳定等优势处于车用电池主流地位,随着电动汽车产业加速启动,锂电池行业将实现爆发式增长。
 
 
  锂电池在非电动车领域需求稳定增长。1)锂电池在消费电子领域稳定增长。目前,消费类电子产品占锂电池销量的58%,锂电池在消费类电子产品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移动电源、电子烟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类产品需求量不断扩大,锂电池销量将保持稳定增长。2)锂电池在工业储能领域获得新的增长点。目前在工业储能领域中,如UPS储能电源、电动工具、工业机械、移动基站电源、风光发电配套等,铅酸蓄电池仍占主导,但由于锂电池相对体积小、容量大以及环保等优势,取代铅酸蓄电池将是大势所趋。
 
 
  应用领域需求爆发推动锂电池关键材料将飞速发展。1)正极材料:作为锂电池的核心占比最大,占锂电池成本的30%,目前正极材料中磷酸铁锂、锰酸锂、三元材料同步发展。锂电池正极材料呈现中、日、韩“寡头聚集”的格局,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集成度不断提高,优胜劣汰的局势越发明显。2)负极材料:中日是全球主要的产销国,负极材料集中度高,随着我国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同时中国是负极材料原料的主要产地,锂电负极产业逐渐向中国转移,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3)电解液和电解质:电解液对锂电池的运行和安全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电解质作为电解液的关键材料,占电解液主要成本,技术壁垒最高,目前六氟磷酸锂已经实现国产化,利于我国电解液行业发展。4)隔膜:锂电池隔膜是继六氟磷酸锂之后唯一尚未完全国产化的锂电材料,高端产品需依赖进口。全球隔膜供应商主要集中在美日韩,旭化成、Celgard和东燃化学、韩国SK目前明显居于垄断地位。我国隔膜行业已在干法湿法技术上实现突破,逐步实现产业化,进口替代空间打开。
 
 
  行业评级:推荐。随着我国日益关注清洁能源,电动汽车作为清洁能源利用的突出代表将是国家大力扶持的领域,我国电动汽车正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元年,未来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空间巨大。随着电动汽车快速发展,锂电池作为电动车核心材料,将迎来需求的大爆发。此外,传统消费领域和工业储能领域也推动锂电池需求稳定增长。具有核心技术的锂电龙头企业均迎来高速增长阶段,重点推荐标的:新宙邦(300037)、沧州明珠(002108)、天赐材料(002709)、多氟多(002407)、九九久(002411)、当升科技(300073)、杉杉股份(600884)、赣锋锂业(002460)、亿纬锂能(300014)。
 
 
  风险提示:电动汽车推广力度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