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9日,智能交通系统国际会议(IEEE ITS Conference 2014)在青岛举办。上午,由清华大学牵头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进行了专题报告和现场演示。
项目学术带头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张毅告诉财新记者,车路协同系统的最关键技术是“通讯”——车与车之间、车与路之间存在多种通讯模式,该系统须能提供多模式、自动切换、同时支持车车和车路通信的交互平台。目前该技术被突破,整个系统已通过概念论证、小型测试,接下来需要做几千至1万辆汽车的大规模实验,之后可阶段性地投入实用。
车路协同系统被认为是未来智能交通的重要方向。在青岛演示现场,6辆“智能车”将在“智能道路”上运行,重点展示四大系统:基于车路交互的车辆安全辅助控制、基于车车交互的车辆安全辅助控制、基于车路协同的主动交通协调控制和大规模车路协同系统仿真,以及十余个典型应用场景,如盲区预警、多车协同换道、交叉口冲突避免、行人非机动车避撞、紧急车辆优先通行、车速引导、车队控制、车队协同通过信号交叉口等。
该系统最大的亮点是三个词:安全、高效和环保。举例来说,任何一辆汽车都和其他车辆、路边设施、信号灯等产生交互,可时时感知路面湿滑状况、周围车速、前方是否有故障车等信息,并且收到计算机提示,如以何种速度行驶,可在下一个路口避开红灯,这样也可减少尾气排放。此外,也有车辆主动避撞等安全措施。
“现在规模小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有10家单位,包括7个大学,两所研究院,一所汽车企业。现在的规模就是在10辆汽车、两个路段、一个路口进行实际道路测试和演示,这个要达到真正运用,这么小的规模是不够的,美国有个类似的项目,是在3000辆汽车上做测试实验。”张毅说。
张毅估计,如果资金、场地问题能解决,政府和车企提供足够支持,大规模测试体系能在两年内建成。
IEEE ITS Conference每年举办一次,是智能交通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今年在青岛举行。“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是十二五“863”项目之一,由清华大学等10家单位参与。该项目于2011年9月启动,2014年2月通过科技部验收。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