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杨传堂:推进“四个交通”建设

2014-11-19 11:33:03 责任编辑:
摘要:  加强和改进标准化工作 有力支撑四个交通建设  ——在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杨 传 堂 (2014年10月)  交


  一是深化标准化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标准化改革工作,必须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标准化工作体系。部决定成立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就是要站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角度,加强对综合运输标准化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全面推进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要加快组织筹建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优化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布局,统筹开展综合运输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工作,协调各种运输方式间需要统一的技术、管理和服务要求,希望国家标准委在这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将强制性标准和公益类推荐性标准制修订、标准实施监督等标准化工作纳入预算管理,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经费投入,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加大标准化经费投入。


  二是加快重点标准制修订工作。要着力加强综合运输、城市客运、轨道交通、安全环保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标准制修订,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为契机,着力推动综合运输标准的实施;以城市公交、轨道交通标准为抓手,推进服务标准制修订;以安全风险防控、危险品运输等为重点,增强安全标准制修订力度。地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大对地方标准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交通运输企业要强化标准化工作意识,加强标准化建设,有条件的企业可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和国家标准。


  三是增强标准科研创新支撑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交通运输标准化建设必须与科研工作有机结合,既要研究解决一些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标准规范的问题,也要解决一些标准规范的修订缺乏有效科研支撑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机制,把真正的创新成果反映到技术标准规范中来,为标准规范制修订提供技术支撑。要统筹协调标准体系建设的科研经费支持,交通运输标准化方面的科研项目,必须将科研成果是否达到标准制修订的要求,作为技术研发的重要考核内容。


  四是强化标准的实施监督工作。“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完善标准实施的监管机制,通过市场准入、工程验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标准符合性审查等方式推进标准有效实施,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健全标准审查评估机制,强化标准实施效果评估。要强化计量基础支撑作用,加强专业计量机构建设和检定规程制修订。要推动部省联动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扩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种类和范围,做好部省联动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在全国示范推广。要推进交通运输产品与服务认证,强化行业重点监管产品的认证,提高自愿性产品认证的采信度,探索开展服务认证工作。


  五是推进交通运输标准国际化。以交通运输标准走出去带动我国交通运输企业走出去,深入研究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战略、政策和规则,选派人员开展国际交流与培训,积极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秘书处和重要职务,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结合海外重大工程建设,在铁路、公路、港口等优势产业,加强我国标准外文版的翻译出版工作,推动中国标准的海外应用工作。要巩固和发展同相关国家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标准化合作机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推动与相关国家的交通运输标准化国际合作。


  六是加强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吸引优秀专业人才从事标准化工作,重视高校对标准化人才的培养,组织开展标准化培训工作,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要将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业绩与技术职称评定、个人荣誉和待遇挂钩,提升从事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职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要注意培养政治强、外语好、专业精,能够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专家学者,大力提升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话语权。


  同志们,不断加强和改进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将标准化意识和成果贯穿到综合交通的各种方式,贯穿到交通运输全寿命周期的各个过程中,为加快交通运输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四个交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