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的大二环上的长江街与白山路岗已经安装了信号灯自适应系统,交通信号灯可以被车流控制。交通路口的通信方式由传统的固定灯控制车流转变为更加智能的车流量控制信号灯的方式。这种“自适应信号控制”其实是一种信号控制的方式,通过将感知技术的磁敏车辆检测器埋在地下,实时感应车流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不同方向信号灯周期。
沈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研处信号科民警关彩霞介绍,总体上来说,目前信号控制的方式有三种,即实时控制、感应控制、自适应控制。其中“自适应信号”是一种比较高端控制方式,但它的实现也有限制条件,那就是必须要有磁敏车辆检测器,这种线圈是埋在距离路口1至2米的地下装置,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根据道路车流量的变化,适时调整不同方向信号灯的周期,某个区域的信号灯都能实现自控或者人工控制,主要用于平峰时段且该路段车流量处于中低水平的路段,它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地避免驾驶员空等信号的尴尬局面。目前部分交通岗已经实现感应控制,比如长江街香炉山路岗、长江街白山路岗、南京南街砂阳路岗等都是感应信号,哪个方向流量大哪个方向信号周期就长。
“接下来,我们将在沈阳市逐步推广这种信号控制模式,完善控制系统。”关彩霞称,目前使用的感知技术的第三代交通信息采集技术产品全国领先,全市主城区1313处路口中有690处都可以在指挥中心内进行控制,其余未安装该系统河产品的信号灯只能由路面的执勤民警进行人工调节。另外,在这个系统基础上,沈阳独创了“双向绿波”信号控制,可快速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同时综合应用“红波”、“流域”、“可变车道”、“潮汐”等信号控制模式,使道路通行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该产品的使用,实现沈阳交通信号系统感知的自适应控制,通过感知车流数量,调整信号灯周期,避免驾驶员空等信号的尴尬局面。
交警支队科研处交通专家魏朝辉介绍,“信号灯也像人一样有思想。利用这套系统,对道路交通流数据进行综合采集分析,实现根据流量变化、时间变化、特殊天气、节假日等制作不同道路协调、配时方案。说简单一点,就是在地表以下安装磁敏车辆检测器,侦测到某一时段的车流量,传输到计算机后,输入相关的方案和模式,今后每到这个时段,计算机会根据数据自动调整路口方向的红绿灯时长。”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