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争论沸沸扬扬闹了许久,专车方以及拥趸者以“以用户为中心”理论纵横捭阖四处辩论,今天某专车平台大佬还发文举例其平台司机帮助了多少用户,给人感觉专车平台不像是商业行为像是公益慈善。诚然,当下出租车系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也需要改造,但我们仍然要警惕专车软件以一种恶来取代另一张恶,而带来的副作用是极大的。
专车的租赁潜规则
当前不少地方已经命令禁止个人车辆接入专车平台,只接受汽车租赁公司车辆。而铁哥这些天了解到情况是不少个人车辆,甚至各种黑车均以挂靠在租赁公司的名义进行接入,量还不少。铁哥楼下一黑车司机,就已经通过挂靠成功漂白,拉我的司机一路满脸洋溢兴奋的笑容,车里也没了常见的小红灯。
而专车平台对这种“漂白”情况是心知肚明的,甚至还设有两种奖励制度,即针对真正租赁公司司机和私家车挂靠的。其中私家车挂靠租赁公司的车辆在早晚高峰的奖励要明显大于真正租赁公司车辆,其原因也简单,最大可能吸引社会车辆加入专车平台。
即便对于这种明显的违规行为,我们还是会看到不少人仍然以“用户体验”为借口为自己的擦边球做法找理由,但铁哥提醒大家,运营车辆和私家车的年检的频率是不同的,私家车做运营尚有一系列潜在的安全风险是我们触摸不到的,不要误认为有白手套笑脸服务就一定是安全的。
而据铁哥了解,当前租赁公司车辆也是有份钱,一辆雅阁每天大概在180元左右,而对于私家车,租赁公司则要抽取20%左右的流水。
这其中就已经很明显,这一套潜规则明显是以专车公司为主导,租赁公司配合,私家车辆开心不得了的前提下促成的。而对于明显违规的行为,我们的平台方如果还是“用户为上”为自己辩论就显得苍白了,毕竟违规就是违规,用违规为代价去满足一部分人需求,而践踏法律,对于社会的进步,对于法制建设真不知是何为大?
谁来同情出租车司机?
在专车司机争论中,大家都会从用户角度,从社会需求等角度来分析,而对于明显伤害出租车司机的做法大家反而忽略了,只是一味痛斥政府的出租车管制政策。
但作为个体的出租车司机谁来同情他们,请不要忘记他们的车才是城市中真正的公共交通工具,还要背负沉重的份钱,以北京为例,双班车份钱每月基本为6400元,两位司机均摊。
专车平台出现后,各种平台纷纷补贴抢占市场,于是也就出现打专车比打车还便宜的现象。专车软件方认为自己服务是区别于出租车司机的,但补贴之下,出租车已经不具备优势,用户自然会用手选择打开谁的车门。于是,出租车的收益自然就会收到影响了。
某专车司机特别兴奋告诉铁哥,每月净收入大概在一万元左右,其中大半自然是抢的出租车生意。打车软件初始,平台方通过种种政策鼓励出租车司机接入平台也许以各种补贴,几个月后用户起来,平台也就不再输血式的补贴。而今,平台以打车平台衍伸专车服务,对于出租车难免有点卸磨杀驴的味道。目前各打车软件已经把资金重心转移至专车方面,出租车红包基本也就两元五元,可专车红包动辄十几元。在补贴面前出租车不堪一击,但最终破坏的却是城市最赖以的公共交通生态。
在此,铁哥还是希望专车平台方、出租车公司运营方、政府能够多多考虑下出租车司机利益,在补贴、份钱、乃至产品分工方面对出租车有所倾斜。如此才能确保出租车司机保持稳定工作状态,一旦发生停运事件,以专车的量基本是无法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吃亏自然还是普通百姓。
自然出租车也有不少弊端,铁哥也经常被拒载,但我们如果一味自私的从用户角度考虑问题,不考虑出租车司机以及整个城市公共交通生态的问题,那就会酿成大错。原因也很简单:目前状况不少出租车已经干不下去,一旦平台停止大规模补贴,用户再打车之时发现路上已无出租车。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