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上广深作为中国四个一线城市,交通压力巨大。交通拥堵,全国都在看北上广深。同时,治理交通拥堵,全国也都在看北上广深。发展智能交通迫在眉睫。北上广深应肩负起使命,应形成共识,加强合作,积极探索治堵良方,引领和推动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发展。
2014年12月20日至21日,“第一届(2014)北上广深城市交通年会”在深圳五洲宾馆召开。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运输司司长刘小明,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晓华,深圳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锐锋等出席了会议并致辞,北、上、广、深四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主任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本届年会的规格之高前所未有,由此可以看出,交通运输部、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和四市交委对本次会议的重视。
这是我国四个一线城市交通运输部门领导首次专门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城市智能交通发展大计。
本届年会分别设立“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公交、慢行优先和新能源公交”、“智慧交通和互联网交通时代”等四个议题,涵盖了城市交通规划、管理和智能交通发展的各个方面。
年会以“政策互通、信息互联、经验互鉴、工作互动”为主题,针对当前交通热点、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探讨。
会上,四市共同签署了《北上广深四市交通合作备忘录》,并议定第二届年会将于明年第四季度在广州举行。
高瞻远瞩,高屋建瓴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运输司司长刘小明在致辞时指出,北上广深是当前中国城市交通问题比较集中的城市,同时也是应对经验最丰富、交通理念最先进、交通技术最前沿的地区,共同举办交通年会,必将成为全国交通行业最盛大的会议,也会对中国城市交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希望北、上、广、深在交通治理上要早见成效、多出经验,探索出城市交通发展的科学道路。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晓华在致辞中提出,在当前城市发展面临严峻形势的背景下,举办本次城市交通年会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将对广州、深圳所面临的大城市交通问题以及广东省所面临区域交通问题的缓解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深圳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吕锐锋在致辞中表示,北京、上海、广州一直以来都是深圳学习借鉴的榜样,首届城市交通年会在深圳成功举办,不仅为深圳学习借鉴北上广城市建设、管理的成功经验提供宝贵机会,同时也将为各城市打造沟通交流的新平台、学习互鉴的新机制,希望以此为契机,通过四市的共同努力,早日寻找到破解城市交通难题的良策。
四市交委主任分别就交通管理经验和交通发展思路作了详细介绍。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介绍,北京正多措并举缓解交通拥堵,努力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他指出,北京治堵的核心举措包括一是加快公路、城市道路、轨道、客运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进公交运营、服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三是持续推行尾号限行、错时上下班、摇号、停车收费等交通需求管理;四是着力打造科技绿色交通。
上海交通委主任孙建平围绕“构建高水平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出上海交通发展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十三五”规划思路和目标,并阐述了交通发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的重大战略。
广州交通委主任陈小钢围绕“互联互通、绿色出行,携手促进北上广深交通合作共赢”,提出加快实现北上广深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携手推进城市公交新能源技术等建议。
深圳交通委主任黄敏在分析世界交通发展趋势、深圳交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当前面临的城市发展、交通发展、品质要求等新常态,明确公交都市是新时期深圳城市交通的必然选择,并提出近期按照优先公交发展、再造慢行系统、持续交通基建、挖潜节点潜力、调控交通需求、绿色智慧出行、严格交通执法、提升交通文明等八大策略持续开展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落实公交都市战略。
北上广深城市交通状况对比
北上广深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四个城市,相对来说汽车保有量和汽车密度都是最高的,同时北上广深又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因此交通压力巨大。以首都北京为例,北京与纽约、东京、伦敦、巴黎相比,尽管城市发达程度远不及以上城市,但汽车保有量却不输于他们。但是,北京的城市道路长度只有这些城市的一半,道路密度更低于其他四个城市,只有他们的1/4左右。目前,北京市每平方公里汽车密度超过3000辆,而纽约仅为1000辆。根据国际经验,每平方公里汽车密度为2000辆时,一般不会引起较大的交通拥堵。北京汽车密度已经超过这一“标准”50%,是纽约的3倍,所以北京的交通拥堵几乎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
2012年,北京汽车总量537.1万辆,如果按照北京限购指标标准2013年增加24万辆、2014年调整为15万辆推算,截至2014年年底,北京汽车保有量约为576万辆。实际有可能已经超过这一数字。
截至2013年年底,上海市汽车保有量为271.86万辆。由于2013年12月上海调整了上牌指标,规定2014年车牌投放总量保持在10万张左右。由此推算,截至2014年年底,上海汽车保有量约为282万辆。在四个一线城市当中,算是较低的,甚至低于重庆和成都等非一线城市。但这并不说明,上海交通不拥堵。
截至2013年年底,广州汽车保有量为 269.5万辆。按照每年新增12万个的限牌指标推算,截至2014年年底,广州汽车保有量约为 280万辆;
截至2014年12月20日,深圳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314万辆,居全国第三。其中,2013年新增约37万辆,2014年新增约55万辆。深圳每公里道路机动车达到约500辆,车辆密度超过首都北京,居全国第一。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四个一线城市,交通压力都很大。相对来说,北京最拥堵,由于北京的特殊地位,因此汽车保有量最高,交通拥堵也最严重;其次是上海和广州,上海和广州都是名副其实的“高架桥之都”;深圳拥堵程度相对低一些,但是也面临巨大的压力。
看了汽车保有量数据,相信很多人会感到奇怪:上海作为常住人口比北京还多300万的中国第一大都市,汽车保有量只有282万辆,只相当于北京的一半,甚至低于重庆、成都、深圳,排全国第五位。这可能要归功于上海的“限牌”政策。
北上广深都先后实施了汽车限购。上海市借鉴新加坡的做法,1994年开始实行车牌拍卖政策。这一政策在各方面的质疑声中坚持了20年,如今成效显现;北京市2010年12月23日实施小汽车限购,以确保2017年机动车保有量不超过600万辆;广州市2012年7月1日实施汽车限购;深圳市2014年12月29日实施小汽车限购,全市小汽车增量指标暂定每年10万个。
北上广深轨道交通发展领先全国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城市轨交运营里程超过3100公里。其中北上广深四个城市,是全国地铁和轨道交通最发达的城市。
截至2014年8月1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达到567公里,居全国第一位,运营规模列世界第一;北京467公里,居第二位,日均客运量达到1000万人次;广州260.5公里,居第三位;深圳178.1公里,居第四位(次于南京182.2公里)。
2014年年底,北京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达到527公里,预计到2015年年底将达到666公里;根据规划,到2020年,上海轨道交通通车总进程将达到800公里规模,日均客运量达到1000万至1200万人次;预计到2015年年底,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450公里。目前,广州轨道交通网络平均负荷度2.38万人次/公里,高于北京和上海。
相对而言,目前深圳的轨道交通网络规模与京沪存在一定差距,在全国的排名也只是排在南京的后面,目前深圳有5条轨交线路,总里程178.1公里,但深圳目前有几条新增线路正在同时建设。除此之外,未来深圳还将建设5条城际轨道线连接广州、东莞、惠州、珠海和香港,也就是说,深圳未来会有20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将达720公里。
从数字可以看出,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基本都已迈入“轨道交通时代”。发达的轨道交通网络,大大缓解了四个一线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
北上广深发展公共交通不遗余力
近年,北上广深在发展公共交通方面不遗余力,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我们以深圳为例,目前深圳共有公交线路863条,约有1.6万多辆公交车,开通新能源公交线路145条,运力14247辆,位列全国第三,其中新能源公交车3050辆,位列全球第一。出租车15973辆,位列全国第六,纯电动出租车800辆。此外,深圳每天还有6000班次公路客运班车发往全国各地,4万辆货柜车进出口岸。深圳公交日客运量达到1022万人次,公交分担率达到55.5%,基本形成“快干支”三层次公交体系。
深圳的交通状况与其他3个城市不同,根据2014年11月深圳市道路交通运行指数发布情况,中心城区晚高峰平均车速为27.7公里/小时,较2013年同期增长5.3%。而地面常规公交客运量较2013年同期增长9.5%,公交客运量的增长带动了交通结构优化。可以说,在交通发展“新常态”下,公交优先发展、绿色低碳出行与智能交通管理将成为我国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
未来,深圳将完成1.6万多辆公交车的北斗导航和GPS双系统全覆盖,初步搭建智能公交平台。并将大力发展公交电子站牌,智能交通实体电子站牌和手机电子站牌同步发展,从而方便市民乘坐公交车出行。目前,深圳市交委推出的“交通在手”APP,用户已经突破100万人。
2014年9月,为缓解交通拥堵,北京拟借鉴新加坡、伦敦的成功经验,对行驶于拥挤道路或高峰路段的车辆征收道路拥堵费。按《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北京市将出台拥堵收费管理政策及相应配套措施,并重点建设交通拥堵收费管理系统、拥堵收费监测评价系统等。其目的是利用价格机制,引导交通需求,抑制交通出行产生,缓解交通拥堵。
北上广深在交通管理、交通建设等许多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比如四市率先完成了交通管理大部制改革等。因此,北上广深在发展公共交通和智能交通方面有许多优势。
此次城市交通年会上,四市交通部门主要领导就多措并举治理、优先发展公交、绿色低碳出行和智能交通管理达成共识,并签署了交通合作备忘录。四市将共同开展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交通需求调控、公交优先发展、新能源推广和品质交通打造等方面的政策研究,并在交通公共政策的制定、评估等各阶段开展合作与沟通;协同推进城市智能交通体系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强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推进相关技术成果转化和智能交通产业的形成;建立经验交流借鉴平台,并引导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行业的人员对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公交新能源战略等领域内的问题开展深入讨论和交流,凝聚共识;同意建立常态化的工作互动机制,并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不断拓展合作渠道,共同推进我国特大型城市交通的科学发展。
北上广深未来交通发展战略
近年来,北上广深为缓解交通拥堵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北京在缓解交通拥堵上采取了许多措施,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路和轨道建设,以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二是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加快公交专用道建设,提供多样化的公共交通服务;三是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包括尾号限行、错时上下班、摇号和调整停车收费,未来北京将实施更严格小客车数量调控措施,2014年-2017年小客车指标削减至每年15万个;四是打造科技绿色交通,打造交通综合信息共享平台,提供实时路况查询服务和公交实时到站预报,推动新能源车辆的广泛应用。北京目前已经制定了《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总体方案(2015-2020)》,提出了十个方面的方案,包括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强化需求管理等。
上海编制了“十三五”交通规划。“十三五”期间,上海交通发展将逐步由高快速道路、中心城轨道交通基本网络等设施为主的大规模建设阶段进入管理和品质提升阶段。上海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第一阶段是,到2015年,构建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体系;第二阶段是,到2017年,基本达到世界先进城市水平;第三阶段是,到2020年,达到世界先进城市水平,交通综合管理能力明显提高。
为此,上海市将重点推进七大战略:一是优化航运集疏运体系,支撑航运中心功能提升;二是强化交通对城乡空间布局的支撑和引导;三是加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的建设;四是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引导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五是加强小客车双控管理,维持道路服务水平;六是改善慢行交通系统,促进交通节能减排;七是提升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广州市为治理交通拥堵,制定了30项具体措施,包括建设、服务、管理、限制等四个方面。
深圳市为开展城市交通综合治理,制定了四大战略:丝绸之路“新枢纽”战略,强化枢纽城市门户功能;宜居湾区“新网络”战略,打造湾区快速交通体系;公交都市“新模式”战略,升级轨道公交整体服务;品质交通“新标准”战略,低碳、智慧、可持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深圳要建设成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国际水准公交都市,国际化现代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当前深圳正面临十字路口的抉择,公交都市成为新时期深圳城市交通的选择,这也是深圳治理交通拥堵的总目标。为此,深圳制定了八大策略、53条措施持续开展交通综合治理,包括优先公交发展、再造慢行系统、持续交通基建、挖掘节点潜力、调控交通需求、绿色智慧出行、严格交通执法、提升交通文明。
北上广深发展智能交通的示范意义
首届北上广深交通年会上,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刘小明提出,要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差异化城市交通管理措施。城市交通发展要从被动适应城市发展转变为引领和支撑城市发展;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让优选公交成为公众出行习惯;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加强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统筹衔接。
他要求北上广深等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加快落实城市交通改革发展的新任务。一是要加快推进城市交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动形成“政府善治、市场和社会共治”的治理模式;二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战略,发挥公交都市创建工作的综合效益和示范作用;三是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四是要加快推进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建设,推动公交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北上广深都先后实施了汽车限购,上海和北京是实施小汽车限购、限牌最早的城市,之后便有其他城市跟进。这说明,四个一线城市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产业示范和带动效应。因此,人们寄希望于四个一线城市能够探索出更科学、更长效的治堵良方,从而让其他城市来学习和借鉴,而不是简单的限购和限牌。
在发展智能交通方面,北上广深应起到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广州市交通委员会主任陈小钢表示,从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看,实现城市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势在必行,因此应加快实现北上广深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在交通运输部的指导下,以统一技术规范为前提,采用“中心城市互联,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模式以点带面、先区域后全国、先验证后推广的方式,带领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开展互联互通。北上广深应形成共识,共同推动。
北上广深智能交通发展和管理经验具有极强的示范和带动意义,多年来,一些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往往在北上广深率先得到应用。1996年5月,第一台手持移动式电子警察在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应用;1997年4月,全国第一个“电子警察”(俗称“电子眼”)在深圳福田区新洲、红荔路口“上岗”。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当时在国内都引起不小的反响,并迅速在全国得到推广普及。
交通拥堵,全国都在看北上广深,都在议北上广深。同时,治理交通拥堵,全国也都在看北上广深。北上广深应肩负起使命,引领和推动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和智能交通发展。可以肯定,北上广深在发展公共交通和智能交通方面的探索和经验,对全国各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和智能交通发展都具有极强的示范和借鉴意义。(原载《ITS智能交通》杂志2015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