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韩秀琦称,开放式社区目的是增加城市的开放空间。
小区开放后,小区居民的安全感是否会降低?这关系到城市空间的诸多问题。城市空间正义的目标是要保护公民的空间权益,其最基本的诉求就是城市空间的属人性、平等性及多样性。
但是应然的价值诉求与实然的状态之间由于社会结构动力和文化动力的双重推进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具体表现为城市空间的异化、空间的剥夺以及空间的隔离。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是矫正城市发展空间正义缺失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要建立城市空间正义,应当明确定位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合理制定落实城市发展政策。
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能够改变城市空间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就交通领域而言,各部门、各业务系统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孤岛”效应,不同建设时间、不同技术、不同建设商建造的系统之间,难以进行互联互通,从智能交通到智慧城市,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析我国多年的“堵车史”及“延误史”,可以看到智能交通的应用在城市空间的扩大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作为“首堵”的北京,人多车多堵得多是北京人出行的常态。北京的道路网络呈环形,在2008年的奥运会,北京市大范围的尝试了智能交通的运用。
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路线、奥运场馆周边安装了120处系统控制交通信号,建设了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视频监控、交通流检测和交通违法检测三个子系统。同时,在奥运会场馆周边和相关道路上建设了80处电视监控点、15套交通事件自动检测系统、80套数字化视频系统。上万个遍布在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交通综合监测系统下的检测线圈、超声波、微波设备,就是城市交通管理的神经末梢。
这些检测器24小时自动准确采集路面交通流量、流速、占有率等运行数据,可在第一时间发现交通事故、路面积水等各种意外事件,自动报警并对事件过程全程录像,在指挥中心实时显现,指挥人员使用警力定位系统迅速显示事件区域的警员、警车分布,指派最近的民警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处置。
结果显示,智能交通的运用对北京的“首堵”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回到我们的“开放小区”问题上来,如果城市空间开放空间不足的情况下,擅自拆除小区居民楼的围墙,这不仅在心理上对小区住户进行了打击,使其安全感大大的降低,同时也显示了决策者制定计划的武断性。
如果将智能交通等智慧城市的措施投入在城市规划管理的使用中,合理使用现有的资源,对于城市空间的开放来说也是很利好的方面。智慧城市加科学管理结合前期的合理规划,也许不用拆了小区的围墙也能够解决城市空间不足的问题。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