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智能驾驶和车联网浪潮下,汽车这台「智能终端」还能怎么变?

2018-04-28 10:33:44 责任编辑:
摘要: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新能源的研制和开发、新材料的广泛使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等一系列创新技术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的背景下,传
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新能源的研制和开发、新材料的广泛使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等一系列创新技术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的背景下,传统汽车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新技术的驱动下,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在不断融合,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已经由概念转入实际应用,新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汽车行业的引领者们,都在思考并在实践下一个的升级方向何在。

4月24日上午,钛媒体汇集汽车行业头部思想者和引领者一同来探讨智能驾驶,举办「首届中国汽车科技跨界闭门沙龙」,一同探讨车载网联领域下一个爆发的风口和需求究竟是什么。

毫无疑问,传统汽车产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

新技术、新产业在与传统产业在不断融合中,新的商业模式、创新模式和创新产品正在酝酿。巨大的产业变革之下,产业链上的企业又怎样才能拥有持续取胜的钥匙,抓住领路未来的机遇?

4月24日,在北京国际车展前夕,钛媒体举办的“首届中国汽车科技跨界闭门沙龙”邀请了汽车产业链中各个节点的头部企业,其中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副院长兼美国研发中心副总经理黎予生、地平线CEO余凯、佛吉亚中国CTO王琼以及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原烽,与钛媒体汽车科技主编、链得得内容合伙人李非凡就智能网联化问题做了深度交流。

以下是沙龙各位嘉宾的核心观点,钛媒体做了不影响愿意的编辑整理:

面对新场景、新功能、新概念,汽车产业链上的弄潮儿怎样做“加减法”?

当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等一系列新的解决方案横空出世后,几乎所有的整车厂商、供应商、品牌商,都在争先恐后的做加法,将前沿科技与概念以某种量化和商业化的方式加诸于汽车产品之上。

显然,整个行业都面临大的转型契机与前景时,大部分的企业都愿意做“加法”,却鲜有企业尝试做“减法”将主要精力放在深耕场景,优化、升级体验交互之上。

“确实对我们来说汽车传统行业这一块现在是一个难题。”谈到“加减法”的问题,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副院长黎予生认为,汽车是主机厂的中心产品,且直接面对广大消费者、终端用户。因此,产品做得好不好,终端用户的需求很重要。“他们走到哪儿,哪家就成功”。

黎予生表示,IT企业、科技企业的入局确实对汽车行业带来了很大冲击,传统的汽车行业在发生变化,长安也在一些科技公司的促进下,在做加法。但在满足用户出行基本的需求,实现汽车的基本功能之外,长安试图把更好的交互加进去:

第一,让用户更懂汽车,汽车更懂用户。

第二,互联,让用户坐在车里面跟全世界连起来。

而地平线CEO余凯认为,对于地平线这样的新兴科技企业,更倾向于寻找整个产业变革中通往往来的、绕不开的关键节点。“如果这个关键路径在中国没有人做,我觉得这个就是我们的机会,所以在差不多三年前公司创立的时候,我们就说要做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处理器。”

用余凯的话来说,未来的汽车智能化是公认的发展路径,包括辅助驾驶、自动驾驶、人机交互在内,可供想象的空间也十分巨大,但也要求企业耐得住寂寞,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做行业的变革者。

实际上,“加减法”对于一家产业链上的零部件供应商而言,就需要平衡用户与主机厂双方的痛点。佛吉亚中国CTO王琼坦言,作为供应商,要向主机厂展现的不再仅仅是原有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制造能力、质量能力,更重要的是思考能解决什么样的用户痛点、用户体验。

更多交互,更好的用户体验与科技感,已经成为许多主机厂吸引用户的重要手段。尤其是HUD、中控大屏的设计,为像京东方这样手机屏幕供应商带来了新的跨界发展的机会。

“车里面现在显示也越来越多,我们看一些机构的数据,六成以上的消费者来看车的时候,都先看里面有没有交互的大屏,因为他是一个科技感的概念。对车厂来说是一个增加项,我们也很乐意看到这点。”不过原烽也指出,尽管车载显示越来越重要,目前车载显示与手机显示的效果还有一定差距,而一些验证的工程前置化能帮助主机厂与供应商提高效率,同时也要求供应商在车载的交互方式和整体的功能升级的过程当中,去介入到整个供应体系的生产和供应环节当中。

无人驾驶法规趋于成熟,汽车作为「智能移动终端」还有哪些可能的变化?

伴随着无人驾驶、智能互联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造车势力利用了许多生物识别、数据运算适配、声控手势交互、感应装置、专属个性化配置等新概念,不过,新形势下汽车空间的经典布局和功能分区并没能彻底打破。但已经有造车势力在尝试在汽车座舱上探索新的解决方案了。

▲雷诺电动概念车 EZ-GO北京车展亚洲首秀

本次北京车展雷诺电动概念车 EZ-GO在亚洲的首秀,就让外界眼前一亮。显而易见,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未来的5-10年,汽车产品将会有更为深刻的进阶变化。

“科技发展让很多消费电子用的东西,可以很快配置到汽车上,但反过来汽车本身消费品的属性也将越来越强。”黎予生表示。但与此同时,他也提出,无论技术进化到哪一步,汽车产品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安全性,第二才是方便。

“最自然的交互应该是没有交互。就让你感觉不到交互”。对于未来汽车内部的交互体验上,余凯就坚定的认为,未来的汽车产品如果要保证用户的体验与产品口碑,智能网联只有在有必要性的时候才应该交互,而不让用户有过多的打扰。

而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未来的汽车,所谓的交互方式,以及AR、VR等新技术的应用,在场景中目前为止都是以触控屏幕为载体。因此,在这场变革中,屏幕制造商京东方也获得了发展的新契机。但交互屏、柔性屏在汽车上的普遍应用,还需要时间。

原烽在沙龙现场坦言,

“从量产的角度来说,消费电子能实现的将来往汽车电子走都不难,但现在他们要做的是,如何在解决安全性的同时,尽可能的缩短新技术应用的问题。将来如果自动驾驶实现以后,对显示的需求也更多,不是更少。”

此外,在车载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领域,还有一个绕不开的坎——芯片。前不久,中兴与美国商务部的纠葛让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意识到,在芯片领域缺乏创新力的危害。

而作为国内极少数持续布局的自动驾驶处理器的公司,地平线对此深有体会。余凯介绍,自动驾驶的系统安全性是最高的等级,到达了D级的等级,对整个系统的要求是非常高。他强调,未来需要把软件、硬件跟整个用户场景、数据都打磨起来,才能与英伟达、mobileye这样的企业竞争。

最后,黎予生透露了长安在未来的发展规划:“在2020年,进展达到L3,应该在2025年希望能达到L4。”既符合大趋势,也有利于长安的品牌矩阵扩张。

用黎予生的话来说,做自动驾驶的,没有人工智能,现在想起来做到最高级别不可想象,必须要有人工智能,特别是人工智能现在已经非常成功的应用在图像处理和语音识别方面,这也是人工智能应用成功了。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