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云南高速公路ETC+无感支付今日上线运行

2018-10-30 16:56:09 来源:云南日报责任编辑:
摘要:经过3个多月的设计、研发、测试,云南高速公路ETC+无感支付10月30日上线运行。车辆用户将无感、不停车、快速通过收费站。10月29日,云南省
经过3个多月的设计、研发、测试,“云南高速公路ETC+无感支付”10月30日上线运行。车辆用户将无感、不停车、快速通过收费站。10月29日,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高速公路ETC+无感支付工作推进的情况、使用方式和范围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进行了说明。

据介绍,全省76条已通车收费高速公路和楚南、普炭、大山包3条一级公路,共计664条ETC车道均支持ETC+无感支付。使用ETC+无感支付,发生通行费用后的第10个自然日起,用户可自行登录通行费增值税电子发票服务平台或“票根”APP移动客户端开具发票。

无感支付注册用户 已达25878户

“无感支付”是由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和腾讯、腾云公司合作推出的基于车牌识别的车牌付费方式。为全力支持“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推广,今年6月,云南省高速公路启动“无感支付”试点。

截至9月25日,无感支付注册用户1.7万户,累计通行5.11万车次,日均通行495车次,累计支付车辆通行费61.36万元。而到目前,无感支付注册用户已达25878户,日均通行1179车次,累计通行8.7万车次,累计支付通行费100.7万元。

664条ETC车道 已和“游云南”APP对接

作为一种新的收费方式,无感支付省去了找零钱的时间,车辆2至3秒可以通过收费站,凭借其操作方便、用户使用率高和支付方式先进的优势,得到了驾乘人员的认可。

截至2018年9月底,云南省ETC用户226.7万户,ETC车道664条,每年ETC收费额约80亿元,ETC收费额占通行费收入的50%以上,且还在快速增长。ETC通过用户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OBU(电子标签)与在收费站ETC车道上的收费天线(RSU)之间的微波专用短程通信,由车道系统计算出通行费用,并通过微波通信扣取插在电子标签里面的用户卡的金额,实现不停车、快速通过收费站。其具有技术应用成熟、安全性高、标准化和通行速度快的优势。

ETC和无感支付具有互补性,但此前,ETC长期存在充值、圈存不方便的问题,而无感支付又有与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标准部分不兼容的弊端。

目前,云南交投集团公司、中交云南公司等收费经营管理单位已完成全省664条ETC车道的改造,联网收费系统已实现与“游云南”APP平台的对接,ETC+无感支付已具备上线试运行的条件。

在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宣布:云南高速公路ETC+无感支付10月30日上线运行,届时用户可无感、不停车、快速通行收费站。

ETC+无感支付用户 可享5%通行费优惠

开通ETC+无感支付功能很简单,只需通过“一部手机游云南”APP绑定车牌、账号并申请开通微信免密支付后,车辆经过收费站时,车牌号码就会被摄像系统识别,并自动从相应的账户中扣款,从而实现快速通行。整个绑定流程不超过30秒,并且一次绑定就能在省内所有支持无感支付的收费站进行无感缴费。

开通了ETC+无感支付功能的用户,在云南省范围内已通车高速公路(含已开通ETC的一级公路),可以从ETC车道或者从人工车道刷ETC卡进入收费站,出收费站时从ETC车道通行,通行费将自动从车户的微信账户中扣除并完成交易。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查询通行记录和通行费交费情况。

ETC+无感支付是继现金交费、ETC交费、扫码支付、无感支付后一种新的通行费收费方式,充分运用了互联网+、移动支付等多种技术的优势,是对ETC和无感支付服务的再升级。ETC+无感支付发挥了ETC通行速度快、不停车、通行费5%优惠和专用车道的优势,并将无感支付第三方支付渠道的便利融合,给驾乘人员提供了一种新的使用体验,提升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年底前 实现高速路收费站ETC全覆盖

下一步,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将组织云南交投集团公司、腾讯公司等单位,加大对ETC+无感支付的推广运用,加快ETC车道建设和ETC标准化车道改造,年底前实现高速公路收费站ETC全覆盖。新建高速公路通车收费时将同步实现ETC+无感支付功能。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规费办副主任师廷敏说:“我们还将进一步优化ETC服务流程,推动货车ETC收费试点,拓展ETC在停车场、服务区、加油站等涉车领域的运用,探索通过互联网推行ETC。评估ETC+无感支付效果,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完善ETC+无感支付技术,提升高速公路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云南‘最美交通’建设,促进云南全域旅游发展。”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