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斗全球系统建设推进,将影响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全球手机制造商、汽车制造商和飞机制造商。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发展自主导航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工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根预测,到2020年,北斗产业将产生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收入。
(图片源于网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是中国技术出口的典范。目前北斗系统应用产品已进入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底,我国将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2019年至2020年,中国还将发射十一颗北斗三号卫星,届时,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用上北斗提供的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以北斗为核心的综合授时定位体系。
以腾讯投资的电子地图提供商四维图新为例,他们希望在2020年前量产使用北斗导航系统的汽车电子导航芯片。2016年,四维图新收购了杰发科技,双方推出了ADAS汽车芯片。在去年的用户大会上,四维图新CEO程鹏就宣布了四维图新的三大战略板块,导航、车联网和自动驾驶,而这背后的三大核心能力就是数据、软件算法和芯片。
包括特斯拉、宝马等全球车企都使用四维图新的电子地图,而伴随着自动驾驶需求的增长,支持北斗导航的汽车芯片的需求规模预计将达到1500万个。今年9月,四维图新已经开始向新加坡政府提供支持北斗导航的地图和定位服务。
程鹏表示:“北斗导航全球覆盖对自动驾驶的定位精度会有很大的提高,有助于自动驾驶的发展。汽车收取的卫星定位信息越多,定位就越精准。另一方面,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发展北斗导航系统也很有必要。”
四维图新的商业模式主要来自与车厂分成以及地图数据的授权。程鹏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道,目前四维图新的地图产品分三级,第一代导航地图的精度为10米,第二代辅助驾驶导航ADAS的精度在1米左右,而目前刚刚开发完成的第三代高精地图的精度达到10厘米左右,并且即将量产。
“L3的自动驾驶汽车必须要有高精地图支持。”程鹏说道。他还表示,第二代ADAS地图目前已经覆盖主要道路,在卡车、商用车和乘用车上都有使用。
斑马汽车前CEO、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施雪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地图厂商现在要做两件事情,第一,确定足够用于自动驾驶的高精地图的标准,因为精度、属性和数据量是矛盾的,所以要统一。第二,实际道路的高精地图测绘与数据生产,因为地图的测绘是离不开精度定位的。”
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阿里巴巴共同投资的精准定位服务公司千寻位置。也意在用“星地融合”让厘米级定位覆盖全球。厘米级定位实现以后,可以为车辆提供精准的车道级定位,将对汽车导航体验提升提供极大帮助,同时也会成为自动驾驶的基础设施。
“使用GPS的高精定位差分信号,提高了精度,自动驾驶的精度要在10厘米左右。”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加州(硅谷)分会会长王中民表示。
“我们类似的定位产品服务也即将发布,因为自动驾驶的需求已经开始慢慢起来了。”程鹏也透露,“自动驾驶的主要机遇一方面是老产品的升级,精度提高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新的机会,比如定位服务产品。”
高通、三星等海外芯片公司也无法忽视开发兼容北斗导航系统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用于智能手机,也将用于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汽车。
未来两年内,所有中国销售的汽车兼容北斗导航系统将成为趋势。据了解,大众汽车就已经开始在设计中进行改动,并于2020年前加入兼容北斗导航的汽车娱乐系统。
上海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林瑶表示:“车厂上北斗是迟早的事,对进口车和合资公司可能有影响,因为需要重新变更设计。”
在航空领域,商飞已经在去年开始使用北斗导航。空客和波音未来也有望跟进。千寻位置CEO陈金培在今年早些时候的“天音计划”发布会上也表示:“除了汽车,对于高精定位的需求,还有无人机、风能发电机等大量智能终端。”
美国导航软件公司Telenav亚太战略总监VincentRumeau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美国的GPS之后,中国、俄罗斯和欧洲都各自在部署自己的导航系统,其中中国的北斗和欧洲的伽利略(Galileo)的精度最高,因为它们使用了最新的技术。自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就已经开始考虑支持北斗自动导航系统,但北斗导航尚未完全投入运营,仍然存在监管的风险。”
Rumeau同时指出,虽然北斗导航能够让自动驾驶的定位更加精准,但是地图毕竟仍然只是自动驾驶数据的一部分,其他的包括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也很重要。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