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小汽车开始在我国城市家庭中普及。给城市交通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压力,尤其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大城市机动车数量迅速膨胀,城市交通环境逐渐恶化,停车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解决好大城市的停车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智能停车行业借助“互联网+”的时机,进一步弥补与其它行业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差距,将实现一次大的飞跃,也提供了大量创造价值和奇迹的机会。
(图片源于网络)
智慧停车云平台是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打破单个停车场智能系统的信息孤岛,实现无处不在的停车导航、车位预定、错时停车、在线支付等功能,提高停车服务和管理水平。
红红火火是近几年智慧停车行业的真实写照。一个产业的兴旺,与政策扶持首先关联。2015年,8月11日,发改委联合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公安部、银监会等七部委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意见从盘活存量和引进增量两个方面着手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盘活存量方面主要是加强停车综合治理,鼓励既有停车资源的开放共享,有效利用;引进增量主要是以停车产业化为导向,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加快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意见明确指出:推动停车智能化信息化。
各地加快对城市停车资源状况摸底调查,建立停车基础数据库,实时更新数据,并对外开放共享;促进咪表停车系统、智能停车诱导系统、自动识别车牌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加强不同停车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促进停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移动终端互联网停车应用的开发与推广,鼓励出行前进行停车查询、预订车位,实现自动计费支付等功能,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因寻找停车泊位诱发的交通需求。要探究智慧停车如此火热,除了企业的发力和技术日新月异,资本、政府等原因外,社会期待下市场本身的需求刺激也极为关键。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小汽车保有量大幅提高,停车设施供给不足问题日益凸显,挤占非机动车道等公共资源,影响交通通行,制约了城市进一步提升品质和管理服务水平,人们对于智慧停车服务的需求呼声原来越高,智慧停车就是在市场需求下应运而生。就目前而言,我国停车难具体表现在:
停车泊位缺乏
从停车位供应角度看,大城市的停车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车辆的发展要求,停车设施建设历史“欠帐”多,停车位与机动车保有量之比严重失衡,无论白天用车车位还是夜间基本车位,都远远小于停车需求量。停车供给与需求的失衡,是发展中国家特大城市的普遍状况,也是引发停车难的直接原因。目前,大城市中心区大型的商业、行政办公、餐饮娱乐、旅游景点等地区以及部分建成年限较早的居住区是停车难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随意停放现象严重
由于停车泊位供应的缺乏,造成车辆随意停放现象严重。车辆的随意占道停放,已经导致城市正常秩序受到干扰,环境质量遭到损害。由于车辆停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是主次干道,凡是可利用的城市空间(包括公共绿地、体育活动场所、居民院落等)都成了停车场。大量支路车辆的随意占道停放,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居住小区,占据公共空间停车行为已经造成了“无车人”与“有车人”的利益冲突,涉及到社会公正问题和居住环境问题,停车问题演变成难以短期解决的社会问题。
现有停车设施利用率低
现有停车泊位缺乏,随意停放现象严重,但是停车设施却存在着利用率低的情况。大城市城区各类停车设施中,单位大院和公建配建的停车设施比例较高,但是公建配建停车设施的泊位使用率却普遍偏低,主要原因在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拒绝外来车辆的停放要求,仅仅面向本单位车辆提供服务,导致大量的停车位得不到充分利用。
(图片源于网络)
而智慧停车将无线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GPS定位技术、GIS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城市停车位的采集、管理、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实现停车位资源的是实时更新、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一体化,实现停车位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停车场利润的最大化和车主停车服务的最优化。
从智慧停车的概念和停车难现状中不难发现,停车要智慧,有几大体现:
车位引导
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向车主提供停车场的车位占用状况、内部行驶路线等信息,智能引导车主向空位停车,以优化、便捷的方式应道驾驶员找到车位。这能减少车主为寻找车主而耗费时间,改善由寻车位早餐的车流拥堵,让车主享受到更好的体验。同时,对提高停车设施使用率、优化停车场经营管理以及促进商业区的经济活动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停车场管理
智慧停车的停车场管理方面有不少安防企业近几年纷纷介入,作为完善智慧社区整体解决方案的构成部分。要实现停车的智能化,需要停车场的管理能对管理区域的信息集中汇总、综合处理、智能反应的功能,管理者通过这套管理系统能全民掌控停车场各项信息指标,实现综合发布、统一调度、自动备份、报警提示。
反向寻车功能
在如今的大型商业区和购物中心的停车场内,由于停车空间大、标志物类似、方向难以辨别等原因,车主容易在停车场内迷失方向,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寻找车辆。智慧停车需要考虑到这一点,使车主用停车卡在定位查询机上刷卡,查询机显示出车主当前所在位置和自身车辆停放位置。
车牌识别不停车收费技术和自助缴费技术
车牌识别不停车收费技术是通过停车场出入口安装的车牌识别专用摄像机,准确采集进出车辆的车牌号码,记录车辆的进出场时间、车辆进出口、车牌号码、车辆照片等信息,作为收费依据,保障车辆方便、快捷、不停车通行。自助缴费技术是通过在自助缴费终端上输入车牌号码或扫描条码票,调出进场记录,显示进场时间、车辆入场的图片、车牌号码、应交车费等,客户刷信用卡或手机支付方式付费后,终端打印小票,付费成功;当车辆离场时,系统根据车牌号码自动放行,以避免车辆在停车场出口排队交费,从而让用户快速离场。
传感技术
先进的智能停车管理控制系统离不开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包括车位检测技术和车流量检测技术。车位检测技术包括自适应磁电检测、超声波检测、图像识别车位检测技术,自适应磁电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地面停车场的车位检测,超声波检测、图像识别车位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地下停车场的车位检测,图像识别车位检测技术中获得的车牌号码和车辆照片可用于反向寻车系统。车流量检测技术包括超声阵列、红外阵列、地磁阵列等,超声阵列和红外阵列主要用于室内停车场进行车流量检测,而地磁阵列主要用于室外停车场的进出口流量检测,其检测精度大大优于地感线圈,同时施工简单,不破坏地面。
这些基本的智慧功能,在云技术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了新的属性。这些属性,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智慧停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图片源于网络)
首先智慧停车要实现联网共享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建设智慧停车物联网平台,实现停车诱导、车位预定、电子自助付费、快速出入等功能。这是智慧停车与云技术和互联网+结合最为密切的体现,依托智慧停车云平台来打破单个停车场智能系统的信息孤岛,实现无处不在的停车导航、车位预定、错时停车、在线支付等功能,提高停车服务和管理水平。该平台由门户网站(手机客户端、车载GPS导航也可以访问)和停车场在线管理信息系统、交互设备等三大部分组成。
基于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平台技术,通过在停车场安装的在线管理信息系统,把底层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上移到云平台的中心管理系统,底层的实时数据包括空车位、收费记录、卡授权、电子交易授权等都存贮在云平台中心,平台处理后再把动态车位、停车指数等诱导数据发布到城市停车诱导屏、停车网站、交通广播、电视台等,实现全方位的停车诱导和车位预定。从停车O2O在最近三年的集中火爆不难发现智慧停车和云技术、互联网+结合,能爆发多大的市场能量。
其次是智慧停车全视频趋势,随着安防技术的发展,国内停车场的发展方向将趋于全视频智能停车场的方向迈进。管理、服务一体化的智能停”模式逐渐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
未来的全视频智能停车场将作为一个停车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在集成停车场系统资源方面有着卓越的优势,实现从车辆快速进场、快速停车,再到车主返回车场时快速找车、快速缴费等一系列完整的、全自动化的功能。从而有效解决包括商场、机场等公共场所在内的停车场由于车流量大造成的停车慢、缴费慢、停车难、找车难等社会问题,将停车场的资源最优化。
再次是智慧停车定制化趋势,根据停车场的服务对象不同,可将停车场分为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和专用停车场。不同应用领域的停车场对系统软、硬件要求也有所差异。此外,针对特殊场所,如政府机关大院、企业厂区,车辆出入管理就要求同车辆的日常调度管理系统相关联;军队、安全、航天各涉密单位则要求对特种车辆有着更高的安全管理和突发事件响应机制。
最后是智慧停车人性化趋势,在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设计上,工程开发人员更多居于便捷性和车辆人员安全的考量。人机的交互及互动性增强。例如在读卡器上实现手机短信联动、手机一卡通;基于联营的平台性产品型产品或商业模式将出现。例如,消费折扣管理、VIP积分管理等;多媒体信息发布和显示。
每年两会,交通问题必定会成为广泛讨论的话题焦点,今年同样如此。比如上海的两会代表提案就是重点关注解决停车难问题,提案建议采取措施盘活存量泊位资源:
● 启动供给侧改革,鼓励行业内的兼并收购,培育专业化、规模化停车管理企业,发展连锁经营;
● 将“互联网 ”与传统停车行业融合,通过对停车设施的智慧改造,建立上海市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围绕平台开展错峰停车及车位共享服务,有效地解决信息割裂、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泊位资源利用效率,这些都是智慧停车的放放面面。由此可见,这个密切关乎民生的产业,任重而道远。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