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深圳市民2100万人,驾驶证人员440万多人,道路8022公里,机动车336万多辆,车辆密度418辆/公里。在此基础之上,交通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简单介绍深圳非现场执法新模式,联合创新发展历程;非现场执法业务介绍;人工智能的新时代。
联合创新发展历程
深圳交警与华为联合创新,构建一流交通智能体,在获得2017年世界智慧城市博览会平安城市专项大奖。
1997年,第一台电子警察在深圳诞生;1998年,第一个视频执法在深圳上线,交通执法实现立体化覆盖;2001年,第一台车牌识别在深圳诞生,非现场执法从路口走向路段;2018年,开启视频智能执法试点。
非现场执法业务介绍
后台识别产出占半壁江山
据统计,2018年后台分析识别产出占比49%,传统电子警察产出占比51%,而后台分析类型包括执法规则管理(大货车冲禁令、泥头车冲禁)、违法检测(不系安全带、开车打手机)、视频智能执法(实线变道、违法停车、逆行)、刷脸执法等。
2014年,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处罚条例通过,为交通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智能前端也能查处违法,例如路口,闯红灯、逆行、进入导向车道后变更车道、进入导向车道不按规定方向行驶、冲绿灯、占用公交车道、不礼让行人等;路段,违反禁止标线指示行驶、占用导流线、占用应急车道、超速、违反交替通行规定、占用黄方格等;违停停车等。
智能非现场执法平台采用“六合一”来施行,首先是通过高清电子警察、视频监控和卡口来智能感知,进行统一存储并极速共享,通过智能分析包括违法行为分析和违法预审,最后将违法图片审核校验。
后台分析发展阶段
主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 简单运算:2004年开始,主要是区间测速、按车型分道等
● 大数据多维运算:2010年实行客货分离、各类限行禁行等
● AI运算:2017年开始,主要针对不系安全带、打手机等
● 简单运算
根据车牌自动识别设备管理的车道信息,结合识别出的车辆号牌、号牌种类、车牌颜色等数据,抓拍机动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占用公交车道等交通违法行为。
根据一个路段区域内的两个断面车牌自动识别设备的数据,简单运算机动车平均车速(区间测速)的方式,查处机动车超速、超低速等交通违法行为。
● 大数据多维运算
由车辆号牌、过车时间、车牌颜色、设备地点通过丰富运算资源库最后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其中资源库包括互联网业务系统数据、短信平台发送数据、各类重点车辆库、车档数据、通行证系统数据和六合一系统违法数据。
● 开放灵活的AI平台
建设一个基于GPU视频图像运算服务器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通过各种场景智能感知、应用,实现多家算法的结果集中处理,统一推送,提高视频图像分析精准度、校核号牌识别精准度。
刷脸执法
目前深圳全市共建设40套,试点区域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下降50%,当天对1个失驾人员刷脸。首先智能检测,实时采集,然后次数统计,身份落地,最后早大屏显示出来。
视频智能执法
人工智能的新时代
人工校验后废片为每天8宗,而AI过滤之后,下降87.5%,并且应用到各种实践,执法量同比上升18%。
深圳交警采取分层解耦,并和分层架构的交通行业生态合作伙伴合作,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应用智能:事件感知、辅助执法、刷脸执法、信号优化
计算智能:云计算、大数据、AI平台、时空引擎、建模引擎
感知智能:新一代智能前端、智能物联网设备、人像识别
截至目前,深圳市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下降到0.85%,晚高峰平均车速维持在每小时26千米,城市交通文明指数为87分。深圳交警一直持续学习,持续演进,力求深圳交通更加安全,更加顺畅,更加文明。
这就是深圳智能交通,力求带来AI之下的全栈智能交通管理建设的无限可能。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