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各地政府都在推行试水,关注度越来越高。北京政府在年初的工作报告会议中就提出,今年将释放5000个共享车位,缓解区域停车供需矛盾。济南槐荫区也极具代表性,光四月份就前后公布两批共享停车项目,在全区推广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资源与民共享;上海淮海中路街道也推行商圈与商务楼宇、酒店宾馆周末、节假日“共享停车”;青田县也有政府代表倡议设置“共享车位”,实现源优化配置。
共享停车概念由来已久,但要想发挥其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到底是制约了这种模式的发展呢?2020年共享停车位解决方案又会迎来怎样的发展前景呢?
共享停车:静态交通治理新出路
眼下,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高,停车位数量远低于实际需求量。在繁华路段,单位停车场、商务楼宇停车位白天不够用、晚上闲置,而周边一些住宅小区的停车位则是晚上不够用、白天闲置。供需两端信息不互通,车主难找车位停车,闲置车位得不到充分利用。
作为被政府鼓励支持的项目,共享停车位本质上没有制造更多的闲置资源,而是把固定车位流动化管理,有效盘活存量车位的使用效率。
在许多城市的地方的停车管理条例或规定中,广州、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政府均开始出台政策提出鼓励发展共享停车模式。早在2017年,《广州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规定(草案)》就有规定,停车位可以共享。早前上海也发布了《关于促进本市停车资源共享利用的指导意见》,在上海推行“共享停车”示范点。
鉴于停车行业非常特殊,非常碎片化,既有经营公共资源的官方参与,又有多样化的商业运营,还有分散各处的物业拥有者,资源门槛高,利益协调复杂,各种类型的停车资源均难以统一。
那么,共享停车如何平衡业主、物业公司、车主和平台多方的利益,成为推广共享停车的难点和痛点。运营成本和利益分成也是大家关心的,车位共享,利润如何分成?对于封闭式管理的停车场,外部车辆人员进入安全问题怎么办?
此外,管理模式方面,将闲置车位在特定时段“共享”起来,是一种有效优化资源缓解城市停车难的模式。但精细到小时、乃至分秒的共享停车,更加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只有创新管理,才能保证共享停车运转流畅、来去自如。
技术支撑:城市静态交通治理迎来新突破
据业内人士称,过去共享停车做不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没有拉通,技术手段没有达到。车位预定、精准导航这个难题在过去蓝牙技术是没法做到的,但日后结合5G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目前停车位管理上整体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信息孤立,难以共享。以商场停车场为例,虽然商场停车管理系统可以对该停车场内车辆、车位信息做统计管理,但该信息仅仅存在于商场内部,不在该商场附近的用户则难以获知其车位信息。各大停车场成为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交流不畅。这个行业要健康而快速的发展,还得有赖于更高精度的定位能力。
2020年是智慧交通落地的关键年,伴随5G等技术的发展将会催生新一代智慧交通。
据前瞻网数据显示,未来5年,我国智慧交通将保持13%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到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5G技术将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关联领域裂变式发展,共享停车迎来历史发展各大提新机遇。
各大小智能交通企业目前正蓄力布局,互联市网公司早就瞄准这个市场,各地交管部门也会相继参与进来,市场前景巨大。
共享停车不仅可以合理利用资源,缓解停车难题,还能够带动人流、物流,继而促进消费,将进一步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有助于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助力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只有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技术支撑等要素才能真正实现。
作为静态交通的治理新模式,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盘活停车资源,对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实现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政策和资本加大重视的领域。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