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交通强国试点已覆盖天南地北,山川河流、内地沿海都涵盖了,它们代表着各个经济带及城市群的重点区域。
重庆-湖北-湖南-江苏是沿长江经济带,新疆-重庆-贵州-广西是西南到中南半岛经济带,辽宁是代表东北,河北-山东承接京津翼和长三角,它们都是过去经济发展的薄弱区域,也是未来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的重中之重。
全国34家试点单位,有省区市的交通主管部门,有大型企业,有高校和科研机构,围绕“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服务”四大领域22个试点项目,开展试点工作,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还要滚动推进更多的试点项目。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做好试点十分重要。”
目前已经公布的9家试点方案的建设要点中,“智慧交通”成为关键词之一。浙江、山东、贵州、雄安新区、湖北等试点方案中均包含“智慧交通”。例如,“浙江方案”中提出“智慧高速公路”;“山东方案”中提出“智慧港口”;“湖北方案”中提出“智慧港口”、“智慧公交”、“智慧机场”;雄安新区打造智能出行城市的目标等。
深圳如何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工作?
深圳是交通运输部确定首批13个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之一,在试点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智慧交通创新突破,打造交通科技创新高地。
作为一座拥有2300万人口的城市,深圳一直秉持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理念,在国内率先开展交通大部制改革,建立了规划、建设、管养、运营一体化管理体制,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交通运输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据悉,深圳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通过一批创新性、示范性重大项目先行突破,推动深圳交通运输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此前,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徐忠平曾表示将重点从六个方面推进试点。
一是打造高品质国际航空枢纽,争取与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相适应的国际航线、航班时刻和国际航权配置,争取更多的空间。
二是构建多向辐射陆路运输大通道。加快深圳到周边的深汕特别合作区高铁建设,争取新增深圳至南宁、深圳至肇庆、深圳至河源及广州至深圳第二高铁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推进跨珠江通道规划建设。
三是打造现代化都市圈轨道网络,进一步优化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体制机制。积极推动深圳至惠州城际、深圳至惠州大亚湾城际以及跨市城市轨道建设;建立了相邻城市的市长级协调机制。
四是推动"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依托近距离内陆港体系,完善疏港基础设施网络,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创新形成地方 政府、港口物流企业、铁路运营企业等多元运输主体协同合作的疏港铁路运维和服务模式。
五是以机荷高速公路改扩建为试点,研究高度城市化地区的高快速路立体复合改扩建关键技术,提升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六是推进基于5G、物联网等技术的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示范建设。
目前,全市已建成8条城市轨道,运营里程约300公里,最高日客流超过650万人次,这占每天1100万公交出行的60%。希望到2022年,深圳城市轨道通车里程将达到570公里,现有基础上再增加200多公里。
2035年,深圳要在1000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的面积上要建成1000公里的轨道交通,通过轨道实现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超过85%,计划轨道站点十分钟的步行范围覆盖率达到70%,基本实现交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湾区时代,深圳抢抓机遇
近年来,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深茂铁路、深珠通道等跨珠江口通道的规划和建设,深圳发挥着与广州双中心的作用。
深江铁路7月2日正式开工,深江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中沿海通道重要组成部分,途径深圳、东莞、广州(南沙)、中山、江门五座城市,开通之后,深圳对珠江口西岸的辐射效应显著提升,有利于深圳从珠三角交通末梢变成交通枢纽。
在深圳与周边城市能够快速通达,一直以来,轨道交通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珠三角地区轨道交通紧锣密鼓推进。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两条“大动脉”赣深高铁和广汕高铁正加快建设,分别计划2021年、2022年建成。
随着都市圈规划,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经济的辐射范围将扩大,进一步向周边城市延伸。
深中通道通过一条支线把广州连接,增进了南沙与深圳、中山的联系。未来从南沙到深圳宝安、前海的时间距离大幅压缩,非常有利于深圳产业向南沙外溢。
据了解,深圳市民有着个性化、多样化的高品质公交服务诉求,追求深圳速度的高效率,特别关注智慧交通,这与深圳年轻人比较多相关,希望有高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希望加快深圳和周边城市轨道交通的对接。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