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上半年交通领域发起共172起融资事件,但大多集中于无人驾驶、新车制造及硬件、交通出行方面,进入2020年,国内的自动驾驶产业玩家开始相继发力。
都说危机与生机是一对共生花。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也让社会充分意识到新的科技和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2020年,科技公司如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在继续发力既有业务外,也纷纷带着技术、资本、模式四处伏击,巨头们在智能交通行业声势浩大早已是不争之事实。
纵观2020年上半年,巨头们在智能交通市场进入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身提供云计算、大数据、AI、互联网等基础能力,其中涉猎交通管理,高速公路,物流,出行,自动驾驶等。
百度 AI 在危机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加大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领域实现产业智能化升级,目标是成为中国新基建 AI 服务最大提供商。
2020年上半年,百度地图 AI 时空大数据全速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百度地图 AI 时空大数据,迁徙大数据平台、实时路况平台及时上线发热门诊地图、疫情小区地图、核酸检测机构查询等多项功能,多效“组合拳”助力抗疫群防群治。此外,
百度地图携手百度Apollo 在长沙上线自动驾驶出租车打车功能,率先抢占智能出行赛道,为用户带来更加全面、高效、新颖的出行体验。
目前,百度地图80%的数据采集环节实现 AI 化,并在此基础上达成了日均位置服务请求超1200亿次、日均轨迹里程20亿公里、POI全球覆盖总数达1.5亿、道路里程覆盖1000万公里、全景图片13亿张等数据成果。基于 AI“智慧”和数据“底气”,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图已岿然屹立于时代风口,持续释放位置服务新动能。
作为人工智能“新基建”排头兵,百度地图在构建技术差异化壁垒的同时,携手合作伙伴共建繁荣生态,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
Apollo 自动驾驶超过十项中国第一,技术实力领跑行业。测试牌照150张、落地24座城市、测试里程超600万公里、36000名开发者、开源代码56万行、国家级自动驾驶平台、专利数1598件、国内首个前装量产的 Robotaxi、获北京首批 T4 级别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助力长沙智能驾驶第一城 Robotaxi 率先试运营。
百度以《Apollo 智能交通白皮书》形式,发布了国内外首个车路行融合的全栈式智能交通解决方案“ACE 交通引擎”。以“车、路、云、图”等基础设施为数字底座,以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为两大技术引擎,顶层可以驱动智能信控、智能停车、交通治理等终端应用。目前“ACE 交通引擎”已在长沙、北京、重庆、南京等10余个城市落地实践。
百度车联网已携手头部生态伙伴300家,与奔驰、宝马、福特、通用、凯迪拉克、雷克萨斯、吉利、长城、奇瑞、现代、起亚等60多家汽车企业合作,合作上市车型超过400余款。小度车载每天为1000+万用户提供导航服务,每年伴随用户行驶超过10亿公里,每个月语音交互达1500万次。
基于华为在交通行业数字化道路上持续深耕的实践,通过不变的框架,统一的平台,完善的生态,应“万变”的业务与需求,以系统思维打造智慧交通。
据了解,华为已经在不同地区的不同领域进行了多阶段、多批次、长时间的测试。目前已经在地铁、城市轻轨、城市公路、高速、机场等场所取得重要成果。
华为很早之前就与深圳交警展开了合作,为其开展拉链式通行、潮汐车道等创新业务提供服务。为进一步帮助深圳打造畅通的交通,华为云EI从顶层设计入手,全面规划深圳城市交通体系,与深圳交警在超带宽交通网络、全城交通流量全面感知、人工智能辅助执法等方面展开合作,意在通过交通数据的全覆盖、全关联、全开放和全分析,从而给市民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交通服务。
目前,上述联合应用在深圳坂田8个路口落地。数据显示,区域协同优化控制能力明显提升,平均车速提升4.2%,车均延误下降17.7%。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SMOOTH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逐步从交通控制到交通信息服务转变,推动交通信息服务更精准有效,采取多样的手段,将交通信号控制信息推送给所有的出行者,实现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最优和出行者最优结合,把被动交通信号控制转变为主动交通信号控制。
当前,在华为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深圳交警建立了道路动态监控体系,通过车牌识别、油站车牌识别等系统,以视频方式检测交通流量,准确率达到了95%;每月采集过车数据约7亿条,同时整合内、外部78个系统数据库近40TB的数据,有力支持交通大数据的拥堵分析和优化方案。
此外,深圳交警大数据研判平台实现了对卡口数据运算的秒级响应,基于对车辆外观特征识别的二次识别技术,日处理图片能力达到1000万张,对于违章图片的识别达到95%以上。深圳交通监控视频里的车流还能实现秒级感应识别,并实时进入到大数据系统进行交通流量分析,使高峰时段车辆通过的平均延误时间减少了10%,大大缓解了交通堵塞的压力。
今年5月,深圳交警在新洲路搭建了全国第一条5G示范路,可以将大量的设备数据,包括“铁骑”摄像头的数据,通过5G回传数据到指挥中心,它们能像电子警察一样,捕捉到交通违法,通过指挥中心运算后,再形成精准推送,让交警的执法效率更高。
除了帮助深圳畅通地面交通,华为云还在积极帮助深圳打造更智能的空域交通。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公开场合频繁“拥抱”产业互联网。在腾讯看来,互联网的下半场,大数据公司应该扮演着“数字化推手”的角色,对产业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互联网+产业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基于大数据、AI、物联网等多重技术赋能下的城市大脑,仿佛也拥有了思维能力,能够自主收集信息并进行处理反馈。而这个新颖的理念背后,城市大脑撑起的万亿市场规模,也诱使国内诸多企业纷纷入局抢食。 在国内参与城市大脑建设的提供商中,阿里、腾讯表现的尤为积极。
两者分别以ET城市大脑和WeCity两款产品在城市大脑领域各据一方。而双方的产业链布局,也主要依赖淘宝、微信等产品优势,双方凭借淘宝、微信等产品积累的庞大用户资源,来推动智慧城市在多领域的场景应用落地。
不过,城市大脑在发展建设上仍面临信息安全、信息孤岛等问题,而阿里、腾讯在城市大脑的万亿市场中,下一步在城市大脑这个项目中,究竟能取得怎样的成绩,还取决于其后续动作。 城市大脑引领智慧城市风潮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08年,但一直以来行业发展缓慢。
直到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5G通信技术等新兴科技的飞速发展,才使得智慧城市的多重场景应用得以逐步实现。 在AI、大数据等技术的赋能下,智慧社区已经实现了智慧安防、智慧电梯、智慧物业、智慧停车等场景的应用,而在智慧社区运营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正是有着数据收集、处理作用的城市大脑。
而智慧城市和城市大脑两者侧重点略有不同,智慧城市侧重于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而城市大脑则主要是给城市赋予智能和创造力。
可以说,智慧城市是城市智能化的核心框架,而城市大脑则是管理城市运营的核心要件。 作为智慧城市的核心要件,城市大脑已经渗透到城市交通、政务办公、农业等多个场景应用中,它能够采集数据并进行运算,进而实现云端调控。而正是有这样的功能,才使得城市大脑能够在各个场所实现不同的应用需求。
城市大脑的广泛应用,催生出了巨大的市场。中信部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城市大脑市场规模就达到了7000亿元,面对这个七千亿接近万亿规模的市场,国内互联网、电商等多个领域巨头企业,自然不会让这个机会白白溜走。 而在当前国内在做城市大脑的企业中,起步较早的阿里和腾讯排在第一梯队,并分别推出了ET城市大脑和WeCity两个城市大脑产品,在行业中对垒。 ;
阿里、腾讯的共同挑战 在智慧城市中处于指挥地位的城市大脑,掌控着交通、政务等多方面的重要信息。因此,信息安全问题成了重中之重。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指纹识别、人脸识别、NFC支付等便捷的应用技术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产生的信息数据也在成倍增长,个人的信息安全风险也就此提高,而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则将对民众的财产、安全产生很大隐患。 ;
毕竟,城市大脑作为一个掌控一座城市的交通、政务及个人信息的终端,汇集了海量的信息资产。一旦这些重要信息泄露,造成的安全隐患将会对整个城市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在城市大脑的建设中,信息安全风险必须要降到最低,才能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 除信息安全风险外,城市大脑的建设还面临领域分割和信息孤岛等问题。
比如,阿里和腾讯各自侧重的领域不同,面临难题也不同。若两者之间的信息不能够相互交流,必然会限制城市大脑的进一步发展。 如此多的挑战,实际意味着国内城市大脑的建设者们,要想更进一步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而如何在这个7000亿接近万亿的市场里面,取得更大成绩,还需要阿里、腾讯这些巨头们用心思考、细心谋划。
从以往巨头和资本突入领域和行业的经验来看,它们突入的领域,即使有对手已经在赛道中深耕多年,但它们仍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跻身第一阵营。
但智能交通行业本身在国内就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市场,不论使用什么技术手段,甚至自动驾驶全面到来,解决的就是安全和效率的问题。 智能交通业务覆盖城市交通,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民航业务,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 ,在这个体量如此庞大的市场,说谁颠覆谁显然就未免显得浮夸。 巨头们的优势在于全局思维架构下,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大大加强。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