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将自动驾驶技术当成一棵技术树,那么V2X就是另外一棵技术树。两棵树可能靠得很近,但毕竟还是独立的两棵树。在过去两个月时间里,中国车市属于“V2X”,别克、福特、捷豹路虎、广汽埃安先后出手,发布“V2X”应用,并搭载在新车上。这还只是一个起点,根据这些企业的规划,未来,还会将V2X搭载在更多的新车上。与自动驾驶相比,V2X有什么不同?有了自动驾驶技术,还需要V2X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测试了V2X。
自动驾驶技术需要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或者激光雷达,借助这些硬件,才能感知环境。V2X不同,它不需要摄像头,也不需要雷达,V2X是通过通讯手段,来进行感知。以交通信号灯为例,当绿灯变红,信号灯会以信号波的信息,向外发送这一信息,搭载V2X技术车辆能够接收到这一信息,呈现在仪表盘上,并通知驾驶员。
相比于自动驾驶,V2X的优点很明显,不会受到环境影响,汽车不会由于下雨、起雾等原因“看不见”,也不会因为风雪、沙层等环境因素而“看不清”。与此同时,V2X还具有连接速度快、传输延迟短、可靠性高等优势,并可穿透部分障碍物进行传输,提升车辆在视线盲区的感知力。即使面对复杂多变的路况环境,整套系统也将以更高的精确性与可靠性、更强的非视距性能。更为关键,V2X的运行不占用芯片的算力,也不会对算法提出新要求。如此一来,汽车不仅更加安全,也更加高效。
此次测试,选择车辆是广汽埃安在2020年底刚刚量产下线的埃安V V2X+5G版。测试是在广汽埃安的智能生态工厂里进行,广汽埃安专门为此次测试设置了一条封闭的测试道路,并最大程度还原了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场景:比如过红绿灯,还比如遭遇前方故障车,又比如突然有一辆车突然从盲区里窜出来。
在一个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前方有一辆大车遮挡,驾驶员和乘客不能直接看到信号灯颜色。相信这是许多驾驶员最怕遇到的情况之一。因为,你不知道大车通过之后,信号等是否还是绿色?运气不好,信号灯刚好由红转绿,便会闯红灯。记者乘坐在具备V2X技术的埃安V上,发现这种担心将不存在,仪表盘上清晰的将信号灯信息显示出来。值得一提的是,V2X除显示信号灯颜色,还可以将信号灯的“读秒”情况显示在仪表盘上。
在马路上行驶,前车毫无征兆的刹车、停车,这也是后车驾驶员最不想遇到的情形之一。因为,反应稍慢,可能就会追尾。前车突然停车的原因有许多,有可能是走错路,也有可能是停车接人,还有可能是遭遇故障——V2X能够针对其中的“故障”,进行迅速的反应。测试中,当前车发生故障,突然刹车,还没完全刹停和亮起双闪时,后方车辆仪表盘上就显示高红的标志,并伴随着报警声:前方车辆有故障,小心绕行。
测试的最后一个项目是“弯道会车”。“弯道会车”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场景,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所有车辆都有盲区,在弯道里,盲区会加大,驾驶员会看不见来车;二是在弯道里,车辆的抓地力比较小,速度一块,车辆容易失控。测试过程中,测试车辆要进行一个大角度的右向转弯,在转弯一刹那,V2X发出报警,弯道里有车辆,且速度较快。看到这一信息,驾驶员第一时间降低车速,并停在原地。当测试车辆停好的一刹那,一辆对向的左转汽车突然出现,并飞驰而去。
完成一系列的测试之后,我们一直认为,V2X确实是好用,不仅响应更加迅速,而且反馈信息相当准确。此次测试,测试功能还只是V2X的初级应用。当V2X发展到技术中期,可以实现盲区绕障、同步制动、盲区紧急制动、交叉路口通行、右行避让、逆向超车辅助等功能。而V2X一旦进入技术成熟期,实现远程遥控驾驶、远程自动驾驶、编队绕障、编队自动驾驶、RoboTaxi等功能,并可以向车与行人(V2P)、车与云端(V2C)、车与家(V2H)等更完整形态发展。
如此之好,那么V2X为什么时至今日,才实现初步的应用?其中,关键原因是V2X技术的标准化。V2X是通过通讯手段,实现车联网。而要实现车联网,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协议。这个标准可以覆盖所有V2X车辆,让所有车辆共同遵守。此外,要让信号灯等交通设施发射信号,需要进行改造,这同样需要时间和成本。好消息则在于,这些挑战正在逐步被克服,随着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在更多城市的落地,随着更多新车搭载V2X技术,V2X对于车辆安全的提升,会愈发明显。
稍早的时候,在一个规模不小的研讨会上,有与会专家提出,当L4和L5级自动驾驶不可能一步到位,V2X等技术将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普及V2X技术是智能科技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话音才落,V2X在汽车上应用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显然,空穴来风,并非无因。广州日报周伟力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