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智能交通领域,是新型基础设施及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行业的火热离不开利好政策密集出台,不断开拓智能交通产业新的市场增长空间,并为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设立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行动规划引导。
智能交通演变成为智慧交通
1)政策。交通强国、交通新基建、交通数字化转型等行业政策的大力推进,为智能交通行业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同时也为国内智能交通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型技术应用等方面提供了高度可参考的行动指南;
2)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融合应用,为交通安全、交通管理及交通服务等多方面的应用带来了技术赋能的强大动力;
3)需求。交通基础设施运营者对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及安全方面日益精细化、综合化、多样化的需求的不断释放,加速了交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步伐。
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智能交通演变成为智慧交通,一字之差代表着技术的突破。技术不断迭代和创新,但无论是智能交通还是智慧交通,其目标都是围绕解决整个交通问题,形成人、车、路三者更高效的统一,使之密切配合达到和谐统一,发挥协同效应,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真风口还是伪需求?
这是一个诱人的“大蛋糕”,已经吸引到多数头部企业加入,和其他传统行业一样,智能交通这条赛道不单有“内卷”,还面临着外部的竞争威胁。除了传统的智能交通企业之外,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大厂也将目光投向智慧交通这片新蓝海,智能交通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
但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智能交通发展仍面临着大量问题。交通科技投资,并不是满足用路人的需求,无论是智能交通还是智慧交通,在实施过程中既要考虑实际的目标性,也要从资金、资源的角度出发,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系统化的统筹实施。
从近几年来看,互联网巨头企业开始争抢城市级智能交通市场蛋糕,大有与传统智能交通企业分庭抗礼之态势。公路、机场、轨道等基础设施属于强G/B端的业务,由于各自的基因不同,形成了差异化的发展路径:与BAT路径不一样,华为以提供ICT为核心的解决方案,侧重于搞“交通新基建”,通过提升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与其智能驾驶技术、城市交通智能体等耦合,来实现智能交通。
智能化是现代交通发展的趋势,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我国交通发展正逐步由追求规模速度转向注重效益质量,这也是智能交通市场需求的转变。
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侧重于管理功能的实现,主要用于支持和强化交通管理部门原有的管理体系。未来,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将向服务功能转化,利用获取的交通信息数据向城市道路交通使用者提供信息服务。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作为未来城市交通优先发展的主题,对于提高交通管理效率、解决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确保交通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契合我国新型城镇化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建设的要求,还能解决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道路拥堵、交通供需不平衡、人口交通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等诸多难题,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有效手段。
据统计目前A股有关智能交通的上市公司中,大多数营收规模在15-30亿左右。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修建费用高。尽管一系列政策带火“智能交通”这一概念,但并不是所有城市都能修得起。因此,出现了一线城市需求存量小,二三线城市没条件修的情况。第二,受税收、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各城市更愿意选择与本地企业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市场竞争。一边是市场需求未完全释放,一边是竞争不充分,因此很难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智能交通这块“千亿蛋糕”,对各企业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过去十多年,智能交通市场年最高增长率超过30%。当资本潮退大浪淘沙之时,那些缺少技术积累,缺少研发投入的企业开始集体面临困境。现阶段企业想要分得更多的部分,还需从各个方面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本文作者:叶翠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