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法规 > 正文

广州市政府发言人称广州"限牌"晚限不如早限

2012-07-17 15:05:45 来源:www.cpsits.com责任编辑:

  广州市政府领导新闻发布会昨举行陈如桂任新闻发布人并回答记者提问称广州限牌晚限不如早限


  本报讯(记者倪明通讯员余洋)继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召开首场新闻发布会后,昨日广州召开第二场市政府领导新闻发布会,由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如桂担任发布人,主题为新型城市化道路中的交通建设。陈如桂就改善交通、“限牌”政策、房价等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他表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城市交通服务品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政府主动面对、积极作为,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陈如桂在开场白中表示,完善广州城市交通,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出行服务和交通保障,是建设宜居城乡和幸福广州的内在要求。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城市交通建设,积极回应市民群众的诉求。近年来,通过落实公交优先、完善路网结构、实施拥堵点治理、加强路面交通组织和疏导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中心城区交通改善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作为实际人口超过1600万、机动车保有量达242万辆的特大型城市,广州也与世界上许多特大城市一样,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各国的实践告诉我们,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交通品质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解决广州交通问题决心很大,专门成立交通建设管理领导小组,陈建华市长亲自任组长,着力统筹交通规划、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强化交通管理服务,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公交都市”,推动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关于限牌


  晚限不如早限


  记者:广州市此次限牌为何这么突然?之前是否有进行调查,征求民意?如果有,得到什么结果,如果没有,为什么?


  陈如桂:根据市交通研究部门的报告,到6月底,广州的汽车保有量达到了242.2万辆,其中中小型客车169.4万辆,五年来,年增速19.6%,而道路增长不到2%,交通供求矛盾非常突出。市交通研究所的专家告诉我,目前全市高峰时段时速小于20公里的路段占了27%,按照目前广州的道路资源和城市结构,如果汽车保有量超过了330万辆,中心城区将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我算了一下,按19.6%的增速,4年后小汽车保有量就会翻一番,超过330万辆。看来,限车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今天不限车,将来一定要限车,晚限不如早限。


  “限牌”这个决定,经过了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和一部分民主党派代表讨论取得共识后,由市委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集中讨论决定的,各区(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市各部门一把手参加了讨论。我们考虑到一旦公布限牌时间点,可能会引起社会上的集中抢购、集中上牌,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平,影响调控的效果,广州吸取北京的经验教训,所以没有提前公开征求意见。


  “限牌”政策是试行一年,我们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发动群众充分讨论,再出台我市将来的交通管理政策,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会通过各种形式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建设责任政府、阳光政府、为民政府。


  我留意到有媒体报道说到3月中旬市政府主要领导表态“广州暂没有出台限行限购汽车的方案”,这个表态给市民广州不限购的错觉。现在突然出台限牌令,引起社会对政府公信力的怀疑。我澄清一下,3月14日,陈建华市长参加海珠生态城的植树活动时接受记者采访说“广州暂不出台限行限购汽车的方案”,那时候广州确实没有研究过,也没有准备出台相关的限行限购政策,建华市长的表态是真实的。这几个月来,市委市政府组织各部门开展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考察调研活动,特别是广州市党政代表团到北京、上海、天津考察学习,这些城市交通管理政策的经验和教训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的主要领导一起商量工作时认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确保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可考虑对汽车保有量的调控。6月25日陈建华市长在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到,未来交通发展的思路是四个字,“建、增、管、限”,强调广州出台交通政策必须同时坚持公交优先。这个时候,广州正在酝酿出台对小汽车进行限牌。由此可见,出台限牌政策的过程贴合广州实际,也体现市委市政府维护公众利益,破解交通拥堵问题的决心和责任心,社会不必要对政府的公信力有任何的怀疑。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