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法规 > 正文

发改委明确减免充电站基本电费和土地出让费

2014-07-31 10:52:51 来源:新闻晨报责任编辑:
摘要:30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用电实行价格优惠,意图从充电站的每一度电成本中减免基本电费、土地出让费等,并为即将全面开花的公共充电站定价,利用价格杠杆促进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
 
 
  30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用电实行价格优惠,意图从充电站的每一度电成本中减免基本电费、土地出让费等,并为即将全面开花的公共充电站定价,利用价格杠杆促进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
 
 
  [车主感受]
 
 
  新能源车充电站太少了
 
 
  “我现在只能电动车开过去,汽油车开回来。”“除了家和单位,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充电站解决充电问题。”
 
 
  昨天,记者采访了三位上海电动车车主,他们共同的烦恼就是充电。
 
 
  黄女士是上海市第一个拍得市区牌照的纯电动汽车车主,至今没解决充电难的问题。因为家在徐汇区,工作地点在嘉定汽车城,每天往返里程超过100公里。“我买电动汽车就是看中了使用成本低的特点。”虽然省了油费,但烦恼也多了,充电就是大麻烦,“物业、电力公司都来看过,物业说必须业主委员会点头,电力公司没有明确答复,最后不了了之。”黄女士说,三年半来,充电基本只能在单位解决,“要是充电站能像加油站那么多就好了!”
 
 
  孙劲松刚刚开上新能源汽车,幸好是混合动力的,可以用电力驱动,也可以用汽油:“公司离家40公里,我现在只能开着电动车去上班,回家时用汽油车。”
 
 
  另一位从事汽车工作的孙明则幸运多了:“我的车库里有插座充电,单位和汽车城都可以充电,所以我的混合动力基本以电驱为主。”孙明透露,从提车到现在两个多月,他的车开了2685公里,只用了35升油,百公里油耗只有1.3升。“这35升油大部分是上次我去苏州时用的,去的时候用电,回来时没电了,也没地方充电;还有去浦东临港,也没办法充电,只能用油。”孙明说,如果能够有社会公共充电设施,就能够实现一滴油也不用。
 
 
  [电网进程]
 
 
  大规模充电站建设已经开始
 
 
  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规划,2011年-2015年,电动汽车充电站规模达到4000座,同步大力推广建设充电桩。
 
 
  2016年-2020年,国网建设充电站目标高达10000座,建成完整的“四纵四横”(四纵:沈海、京沪、京台、京港澳,四横:青银、连霍、沪蓉、沪昆)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上海计划2015年建成6000个充电桩。从今年起,国家电网公司将在京港澳高速北京至湖南段全长1500公里内,平均每38公里建设一对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服务区,并将联合南方电网公司和社会资本在2015年实现全线覆盖。每个快充站将设4台充电机,可同时供8辆电动车充电,一般20分钟即可充电80%,可提供150至200公里续航里程。
 
 
  不过,目前已经建成的400余座充电站几乎处于全线亏损状态,而车商的充电网络往往只为自家产品服务,充电接口很难兼容。因此,第三方投资的加入,对于充电站、充电桩的发展至关重要。5月底,我国已经宣布,充电业务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
 
 
  [发改委新政]
 
 
  降低准入门槛吸引投建充电站
 
 
  《通知》明确,对经营性集中式充换电设施,执行大工业电价,并且2020年前免收基本电费。居民家庭住宅、住宅小区等充电设施用电,执行居民电价,并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鼓励用户降低充电成本。
 
 
  昨天发改委出台的《通知》,也大大降低了充电站的准入门槛。《通知》强调,将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配套电网改造成本纳入电网企业输配电价,电网企业不得收取接网费用,减轻电动汽车用户负担。
 
 
  “这个政策降低了充电站的准入门槛,一直以来,困扰充电站企业的问题之一就是拿地。如果以加油站的模式,充电站企业拿地必须付出不菲的成本。此次出台的政策明确了免费划拨地块,解决了场地问题。其次,是基本电费的问题,基本电费属于固定成本,即不管用电客户用不用电都必须向供电局每月支付一定的费用,免除这个基本电费,就减少了投资者前期维护充电站的成本。”高瞻新能源汽车首席财务官徐维翰表示,这意味着未来公共充电将更加便利和便宜——而这,也许正是解决新能源汽车长期充电难的重要破局之笔。(文/林劲榆)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