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法规 > 正文

市交通委解读《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智慧交通发展规划》

2017-07-14 14:22:36 责任编辑:
摘要:继2016年交通委做客首都之窗直播间,解读《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之后,今年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科技处主任科员李倩、北京市交
 

继2016年交通委做客首都之窗直播间,解读《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之后,今年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科技处主任科员李倩、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副主任王晶晶和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运行管理部副部长毛力增,解读这个大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智慧交通发展规划》。

\

以下访谈内容节选,ITS智能交通整理后发稿

 
 

 

北京市智能交通的现状?

李倩

\

十二五期间,智能交通建设已经深入到首都交通运营、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为交通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十二五智慧交通建设主要有四个特征:

 

第一是交通智能感知和大数据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公交、出租、旅游,长途、危险货运车辆实现卫星定位全覆盖,高速公路实现了视频监控及断面交通流检测全覆盖,桥下积水、路面结冰、客流采集等感知系统也都在陆续建设,建成了交通行业大数据中心,实时接入了40余个系统8000多项数据,为20余个家单位提供数据共享服务。

 

第二是综合监测与智能决策水平国际先进,建成北京交通TOCC实现综合交通动态运行监测和协同服务,以及公众信息统一发布,同时在国内首个发布了交通指数,建立交通运行评价体系。

 

第三交通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路政管理、运输监管、行政许可、交通执法、应急及重大活动保障等方面基本实现信息化、平台化;地面公交、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综合枢纽等重点行业企业实现了企业运营管理与服务信息化的全覆盖。

 

第四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在网站和电台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了“北京实时公交”等多种手机端的交通服务内容。

 

 “十三五”智慧交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是什么?

李倩:

 

十三五期间的智慧交通建设还是会在十二五建设的基础上不断的深化和发展。大的方向还是要围绕建设首都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缓解交通拥堵这个主攻方向,但是十三五发展的外部形势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副中心建设以及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都给十三五智慧交通建设带来了新的动力,十三五“北京智能交通将处于从分散到集约、从自成系统向协同共享、从以政府推动为主向政府社会合作推进的重要转型期,智能交通将由信息化、智能化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方向发展,将进入全面互联、数据驱动、业务协同、智慧应用的新阶段。在十三五智慧交通建设中,政府管理部门还是要着眼于交通行业发展、政府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基本社会服务能力提供。 
 

本次规划中提到的十三五时期智慧交通的发展目标是构建泛在互联、协同高效、融合创新、开放共享的新一代智慧交通服务体系,实现区域交通协同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交通动态感知水平全面提升、交通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出行服务品质全面提升,确立北京智慧交通总体国内领先,重点领域国际领先的地位。在这个总体目标下,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量化指标,在未来的五年中,我们将按照这个规划目标,制定相应的年度计划,一步一步的落实好。

 

京津冀的智慧交通状况及副中心区域智慧交通管理和服务的规划?

 

1、智慧交通在京津冀系统互联互通方面的规划是怎么制定的?

 

李倩:

 

本次十三五智慧交通规划的主要任务内容,归纳起来共有六项,简称”两通、两融、两新“,两通就是京津冀系统互联互通和人车路货互联互通,两融就是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和互联网与交通深度融合,两新就是交通大数据应用创新和交通领域新技术集成创新。其中京津冀系统互联互通是本次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任务包括构建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运行协调与应急处置体系,实现京津冀区域多种运输方式的统筹、协调和联动。推动区域间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一票通“。京津冀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路网信息采集和发布系统实现对接,建立京津冀地区交通执法协作机制,实现相关部门执法信息互换、互认及互助。以及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出行决策与服务保畅平台。在未来的五年中,我们将按照这个规划,制定相应的年度计划,一步一步的落实好。 

 

2、据说未来京津冀地区将会作为电子车牌重要示范应用区,电子车牌都有哪些作用? 

毛力增

\

汽车电子标识也叫汽车电子身份证、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俗称”电子车牌“,将车牌号码等信息存储在射频标签中,能够自动、非接触、不停车地完成车辆的识别和监控,是基于物联网无源射频识别(RFID)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延伸。 
 

电子标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车辆身份识别、交通精细化管理、营运车辆安全管理等方面。具体来说,一是通过车辆注册管理,通过与后台数据库记录信息比对,发现真伪、核实检验记录(环保监测,保险购买等),并实现公安对违法车辆的查询,二是车辆交通管理:基于车辆自动电子识别的数据采集基础,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城市主要道路交叉口的车辆通行数据采样,对车辆进行自动分类、分区、分时管理,实现车与车、车与路的联动,三是车辆安全管理,通过获取车牌号码、车牌颜色、车辆类型等重要信息,对打击盗抢和黑名单机动车、查缉交通肇事逃逸车辆、加强治安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四是道路规划管理:通过对车辆的类别(如公交车、货车、轿车、出租车等)及流量等进行数据分析,为道路规划设计提供车流量、车类别、高峰期及高峰值等精确数据,实现科学地指导道路规划。

 

3、北京城市副中心区域智慧交通管理和服务的规划有哪些?

王晶晶

\

2016年5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著力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因此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是目前北京市的一项重点工作,城市副中心的主要职能是中心区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世界城市新功能的重要承载区、宜业宜居的综合性新城市、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国际新城,未来通州将成为北京发展的新磁极、首都功能新载体。 
 

在这个目标要求下,我们在通州的智能交通建设将在体制、机制以及运作模式方面实现变革与创新:一个是集约建设,效能叠加。建设集出行服务、运行服务、交流展示于一体的综合交通绿色智慧中枢,充分发挥各功能的叠加效应。第二是服务出行,绿色节能。以为民服务为主要目的,提供覆盖城市绿心的绿色交通服务及信息服务,打造交通绿色中心。第三是科技创新,智慧服务。以交通科技为主要内容,结合城市副中心”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建设成果,充分展示全市智能化的交通运行管理水平。第四是科普惠民,信息共享。以交通科普为主要形式,实现市民与交通科技的零距离接触,为市民了解前沿交通科技成果,推动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提供平台。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近期我们重点推进城市副中心智慧路网建设,实现智慧路网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四同步: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立项,同步建设;同时,在城市副中心,我们智慧交通建设将做到四共:设备设施共用,采集数据共享,信息服务共用,基础设施共护。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未来的城市副中心智慧交通建设一定会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智慧交通示范区。 

 

如何提升交通服务品质、交通治理和管理水平?

 

1、智慧交通如何增强我们的获得感?

李倩:

 

在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中,一直遵循一项原则就是建设目标一定是对交通改善作用明显,市民获得感强。智能交通的效果最终也要体现在提升交通出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上。说到”获得感“上,目前我感觉可能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交通信息服务上。让出行者及时获得所需要的交通信息,是智能交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个领域。我们重点推进多层次的交通信息服务,包括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政府要提供基本的交通信息的服务功能,比如通过现有的北京交通APP,提供老百姓的办事网络服务渠道,提供基本的交通信息服务职能。

 

另一方面就是依靠市场力量,通过数据的链接,为出行者提供全面、及时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

 

另一个老百姓感受强烈的方面就是交通的收费功能。这方面主要是提高交通收费的便捷性和服务效率。比如已经实施的高速公路ETC收费功能,能够很好提高高速公路收费站的通行效率,目前用户已经突破300万。

 

下一步,我们还将ETC功能逐步推广到停车领域,提升停车场的运行效率。在路侧停车收费,我们已在推行电子收费收费服务。第三个,我们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良好的交通出行服务环境,比如现在手机族越来越壮大,那么在十三五期间,在地面公交领域,计划要实现公交车厢的WIFI全覆盖,为公交出行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乘车的网络环境。

 

2、提升交通治理和管理水平?

毛力增:

 

全面提升交通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是本次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个是实现京津冀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交通协同一体化发展,实现京津冀监测应急一体化、出行服务一体化、综合行政执法一体化。

 

另一方面是形成交通行业”人、车、路、货“全方位感知体系,推动营运车辆监控、道路网路况检测、公共交通客流检测、电子证件、电子运单等交通感知设备建设及应用。

 

三是提高交通行业科学治理能力,实现安全应急管理、路政养护、综合执法、重点运输行业监管等核心业务流程的在线化、协同化,推进基层信息化建设,实现市级交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车载设备和手持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

 

四是推进交通大数据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

 

移动支付、无人驾驶

 

1、是否可实现真正的移动支付

毛力增:

 

现在的移动支付应用非常普遍,大家使用起来也很方便。目前我们交通领域主要采用的是一卡通刷卡支付,如果要采用手机支付,那么就需要对所有的地铁、公交的刷卡设备进行改造,这个工程是比较大且很复杂的。另一个主要的考虑就是效率问题。大家都很清楚北京的地铁、公交客流量非常大,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基本是人挨人刷卡过闸机,这就对我们的刷卡速度是个挑战,目前一卡通的标准是一个交易不高于300毫秒,但是移动支付能否达到这个标准,并且保持系统稳定,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的。在北京这种大客流的环境下,保证运行效率,让大家尽快刷卡进站、乘坐我们的公共交通工具到达您想要去的目的地是我们交通工作者首要关注的问题。 
 

其实我们也一直在关注移动支付在交通领域应用的问题,比如,目前在交通运输统筹下,我们在研究收费公路使用移动支付缴费的问题。另外在不影响通行效率、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我们也欢迎新的技术融合与交通进行融合。我们也希望为公众提供多样化、便捷化的服务。

 

2、无人驾驶走进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目前还面临这一些什么问题? 

王晶晶:

 

无人驾驶或者叫自动驾驶,从技术上来说,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驾驶员辅助,譬如车道偏离警告;第二阶段是半自动驾驶,譬如紧急自动刹车;第三阶段是高度自动驾驶,这是在驾驶员监控下的自动驾驶;第四阶段是完全自动驾驶,也就是我们说的无人驾驶。目前大量辅助驾驶和半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在我国很多中高端车辆上投入使用了,而高端自动驾驶技术也逐级成熟,到2020年是有望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应用的。而无人驾驶由于完全没有驾驶员监控,除了对技术的要求更高外,更涉及到安全责任、事故处理,乃至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问题,譬如无人驾驶汽车出现事故后,由谁负责?道路前方有一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在无法避免碰撞的情况下,无人驾驶汽车如何决策?无人驾驶汽车从上路、维修、保险购买、年检、事故认定等各个方面还有大量政策和法规需要突破。因此,要正真实现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普及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自动驾驶在提高驾驶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缓解交通拥堵,促进节能环保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京市也积极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示范。目前,北京市经信、科技和交通部门正在加紧打造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加快建设自动驾驶汽车封闭试验场和试验道路,为自动汽车发展提供研发测试、实验验证、检测评估等服务,推动自动驾驶汽车早日投入实用。 
 

我们交通管理部门也在积极跟踪相关技术的发展,包括未来自动驾驶要使用的4.5G/5G宽带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车路协同的关键技术等。应该说自动驾驶是一个涉及各个方面的复杂系统,需要政府各部门、研发机构、企业各方面高度协助、共同推进。

 

大数据的应用

 

1、大数据的现状及规划

李倩: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建成交通行业大数据中心,整合并实时接入了40余个交通运输业务系统,8000多项数据,数据存储量达51TB,每天新增的数据量达到28GB。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向交通运输部、市公安交管局、市应急办、各区县政府等20余个企事业单位,36个业务系统提供连续数据共享服务。 
 

实现了交管局的数据共享。自2016年4月30日起,交通委和交管局的官方网站实现了统一的路况信息发布。通过将交通委的交通指数、基于浮动车技术的路网运行速度与交管局的实时交通线圈微波检测数据、122事故报警信息进行对比校验和数据融合,获得了更为精准、更加全面的北京市交通实时路况信息,并通过交通委、交管局的官方网站、统一对外发布,供市民随时查询,合理安排出行。新的路况信息页面,提供了路况信息、拥堵路段播报、交通事件播报等信息。 
 

大数据的发展应用,从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到北京市各个层面都发了文件,鼓励、支持大数据的发展应用。十三五期间我们主要从两个层面考虑:一是进一步整合政府数据,把政府的数据先整合共享,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制定数据共享管理规范,明确责任主体,完善数据安全措施。比如,我们交通行业,在研究制定北京市交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以此来规范本市交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使用,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共享在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创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交通运输行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二是探索建立政企合作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实现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行业融合发展,推动交通行业大数据的价值升级,带动交通信息服务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提高公众出行效率,提升交通服务品质,缓解交通拥堵。就像我们之前说到的”一体化“出行,就是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2、能否更加精细化的管理

李倩: 
 

这个问题我们也在开展相关研究,也是想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探寻解决方案,更加精确的布设和管理公交车道。例如我们近期将开展公交专用道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在结合北京公交系统的运营情况现状、发展趋势等背景条件情况下,利用公交IC卡系统、公交GPS系统、浮动车系统和手机信令数据等多源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公交专用道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选取施化公交专用道的典型走廊,进行系统评价,验证指标有效性和可使用性,持续进行相关修订和改进。

 

3、十三五期间会重点关注哪些前沿技术在交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李倩:

 

智慧交通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状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不断和交通运输相互结合,创造出新的服务。比如目前正在开展的轨道交通全自动驾驶关键技术研究、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移动电子收费技术研究等,都会对未来的交通形态产生较大的影响。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