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通管理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 交通规划 > 正文

上海交委科信处处长叶兴:上海是如何推进智能交通体系建设的

2016-09-08 11:20:53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 叶兴责任编辑: dingzhaowei
摘要: 上海市的智慧交通建设的相关工作有一个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以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以信息化与行业服务的深度融合为抓手,以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指导,明确智慧交通建设战略任务,创新信息服务和数据管理模式,支撑本市综合交通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上海市智慧交通建设。
 
\

        众所周知,当前,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一方面,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刚性增长,交通拥堵已经日益严重。另一方面,市民的交通出行和对交通服务的要求也日益增加。还有城市交通所引发的环境污染也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上海也针对这些问题在不断思考和探索,去年上海出台了《上海市推进城市智慧交通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从智慧出行、智慧管理和决策,以及运营和物流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思考。
        上海市的智慧交通建设的相关工作有一个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以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以信息化与行业服务的深度融合为抓手,以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指导,明确智慧交通建设战略任务,创新信息服务和数据管理模式,支撑本市综合交通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上海市智慧交通建设。

 \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做了一些思考,要坚持三个原则,实现四个目标。三个原则:一是要统筹规划融合发展,通过运用顶层设计的思路,促进信息化和行业发展的高度融合,对智能交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一体化设计,在智慧出行、智慧管理与决策和智慧物流方面统筹考虑,实现政府、企业与市场在智慧交通建设中的协同发展。第二个原则是重点引领、转型发展。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实现智能交通对综合交通的服务、运营、管理、决策的支撑,引领上海市的交通行业转型发展。第三个原则是社会参与、协同发展。大家都知道,现在先多社会第三方企业也在逐步发展,我们也想通过向社会开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上海的智慧交通的建设与交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与产业化发展的格局。这是我们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
        另外要实现四个目标:一是强化综合信息服务,我们想通过多种载体的形式,包括公众出行的信息、货物物流的信息,通过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等等媒体的形式,实现公众出行和货物流通的便捷性、高效性和安全性。二是创新行业运营管理,想通过信息化促进交通运输体系的运营向集约化方向转变,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鼓励创新,培育新业态,促进传统交通运输系统的转型升级。包括出租车、网约车、微公交等等多种形式在出现,我们想通过这个工作促进这个行业的创新运营管理。三是提升整体运行效率,我们想形成一个覆盖全行业的应急管理信息化网络,实现交通运输的安全生产、跨区域、跨部门的应急联动处置,提高相关的应急效率。四是优化行业监管和科学决策,为交通规划、交通管理、行业监管、监测预警、行业发展的趋势做出研判,为相关的政策制定和效果评估提供支撑保障。这是我们一个总体的想法。
        对于智慧出行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思考,因为它涉及的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包括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公共交通信息服务,以及道路、公路客运,以及大家特别关心的停车方面的系统。
        在综合交通服务系统当中,我们主要还是想面向公众出行信息的需求,通过移动终端、网站等各种载体提供涵盖公共交通、对外交通、道路交通的一个综合性、多层次的信息服务。现在对于不同的出行方式,我们也做了一些分析,特别是公共交通、公交汽车、轨道交通,上海现在已经有这样一个特点,现在轨道交通每天承载的运量已经远远高于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已经成为第一位的交通出行方式。我们把智慧出行分成三块,分别是出行前、出行中和出行后,在这三个方面对出行进行一个更好的规划和优化。
        现在我们的手机上涉及到交通信息的APP特别多,我们也想通过智慧出行这项工作,在今年年底把相关的公交、巴士、高铁和航班的信息进行整合,通过一个平台对外展示。另外上海还在大力推进电子站牌,由于上海的老城区一些相关的接电设施还有一些困难,我们想在“十三五”期间,特别是在今年和明年两年当中对上海所有的站牌进行电子站牌的改造。另外就是出租汽车的信息服务,我们想把上海的出租汽车、网约车和租赁车全部接入到我们刚刚建立的一个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把所有的出租车、网约车、租赁车的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整合。包括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等等第三方的方式,另外是上海传统的四大出租车公司,我们想把它都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使管理部门能够掌握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和车辆信息。现在很多的网约车用的车也不是很正规,有些驾驶员还有前科,另外车辆相关的安全性能也不是非常高,所以我们想还是要通过这样一个统一平台,把车组车相关的实时的动态、营运信息掌握。另外就是对道路交通的信息服务,主要是高速公路、快速路和地面交通的信息采集和处理。
        我们原先主要是通过线圈、雷达等等固定的设施,这样相对来说实时性和灵活性比较差。我们下一步想通过可变的标志牌、车联网络、移动终端,把它进行整合,这样达到一个安全驾驶,能够有一个提醒,告诉驾驶员,到了相关的地方你要减速,上车要系好安全带。另外上海最近也在进行交通大整治,要改变市民驾驶汽车随便变道的习惯。
        随着机动车数量不断增长,还有公共停车的相关信息,我们想通过停车行业和动态交通的有效衔接。这方面希望通过一个停车的APP应用,让驾驶员知道哪里有停车位,把一些停车位的信息及时告知相关的驾驶人员。另外就是我们有一个公路行业的联网售票,这当中主要还是建立了一个第三方的票务管理和票款清分的畅销运营机制,利用网站、移动终端等等方式,为出行者提供高效、便捷的班次查询和票款的结算服务。
        还有一块是智慧管理和决策。这当中我们主要还是想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促进业务受理、审批流程的整合和简化,关键还是要提高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结率,确保信息贯通,构建事前审批、事后监督的统一平台。另外我们还有对运营车船的动态监管。主要是想通过车载的设备,通过终端APP、网站、车内评价系统、电话等多种方式对营运服务进行评价和投诉。还有一个就是安全保障、应急处置工作。我们想通过一些可视化的监管手段,特别是企业的监管平台,通过建立行业和企业的两级监管平台,实现监管平台对接,对车辆实时的定位、车载视频系统的监控,以及各种基于视频智能分析的监测功能实现。最终我们想通过交通大数据的应用,建立上海市交通行业的数据库,我们希望通过数据库的整合,对上海所有交通行业相关数据有一个总体的掌握。这当中主要有行业数据库,实现数据的交换共享,另外就是如何实现这些数据的价值,把它应用好。
        交通部和长三角有一个协作办公室,也是非常支持我们,我们另外还想整合本市的公安、建管、环保等职能部门跟我们有一个数据的交换。因为我们现在不仅仅是一个智慧交通,相关的车辆的排放,特别是黄标车、高污染车的整治,我们也想通过这个平台,把这些数据信息纳入到我们的管理系统当中,也对相关的车辆能在一个现行工作当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另外一个就是智慧运营。智慧运营当中主要是公共交通、出租汽车、路网的情况,还有轨道交通等等方面。公交的营运,我们主要还是把一体化的智能车载信息系统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把它做进一步的完善升级。另外是出租汽车,现在大家都知道,随着网约车、专车的发展,传统出租车服务的质量有一定的下降,我们也想通过智慧运营的管理实现出租汽车运营的服务能够有所提高。包括上海的大众出租车公司已经和一些网约车公司进行了合作。
        另外一个就是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和应急协同。上海市现在已经有15条线路,根据规划,还有4条线路在建设,我们每天轨道交通的客流量达到700多万人次,这样一个大客流的流动,对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以及一旦发生事故以后的应急协同,提出了一个非常高的要求。我们也想通过这方面的工作把智慧运营在轨道交通方面能够做得更好。
        另外一个就是相关的路网信息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不停车收费系统,把这些系统能够做一个更好的完善、提升。还有就是相关的驾培行业的新培训模式,还有智能化的汽车检测。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智慧物流。我们和深圳有一个非常相似的情况,因为我们不仅仅是一个交通的问题,我们还有航运的问题,上海和深圳都是比较大的货运港口,上海也在大力推进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我们的集装箱吞吐量现在也是保持着一定的增长速度,大家都知道集装箱量增长了以后,假如在中转方面没有满足要求,很多的箱量都集中在道路上,对本身已经非常拥挤的道路造成了更加拥堵的情况。我们想通过一些海铁联运,包括实现电子口岸的互联互通,以及通过水水中转的形式化解,这样释放道路的压力。
        另外我们也在推动绿色物流,我们也想通过港口航运把它一起做好,实现一个跨行业、跨区域的贯通,提升物流的效率。
        还有一个是我们目前正在推进城市配送的优化发展,我们有一个初步的设想,就是实行三个圈,主要的物流在外环,进入中心城区,我们现在提出电动货运车的配送,实现中心城区零排放配送的工作,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大力推进。
        
本文根据上海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科技信息处处长叶兴2016第五届深圳国际智能交通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城市智能交通论坛上的演讲速记整理,发时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