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中国15位院士、专家发起,10余家企业和10余所高校参与自主研发的“治堵控污”交通控制网建设正加速推进。项目发起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本周在京表示,整个工程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预计5年内能见到成效。
由中国15位院士、专家发起,10余家企业和10余所高校参与自主研发的“治堵控污”交通控制网建设正加速推进。项目发起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本周在京表示,整个工程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预计5年内能见到成效。
据介绍,研发这个名为“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的技术系统,目的是解决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车辆拥堵、车辆事故和机动车污染等问题。
陈清泉说,车辆拥堵、事故往往会加重尾气污染,因此治理根本还是要解决交通拥堵。他说,国外通用的“诱导型”疏堵措施,往往强调“绕开拥堵路段”,但对于北京等全路网大面积拥堵情况,恐难以奏效。
因此,陈清泉等院士认为,中国需要一种自主研发、高度智能的治堵控制网络。
“如果把车辆电子身份系统、识别系统、道路监控系统,乃至卫星定位服务都联合在一个平台上,实现未雨绸缪、提前控制,交通拥堵将能够得到有效缓解。”陈清泉说,这种基于“控制”原理的系统,在全球道路治理方面并不多见。
按照中国专家的设计,在驾驶者驾车出行之前,便可获得出行所选道路的拥堵控制信息,以决定是否出行。控制网将根据平台数据研判,有序调控、安排不同出行需求,并动态调整。“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在车辆联网基础上再迈进一步,将联网作为手段,以高智能控制为目的,让道路变得更‘聪明’。”陈清泉说。
专家也指出,推动落实这样一个破解国际城市交通“老大难”问题的“中国方案”并非易事。“控制网”涉及了移动通信、身份系统、识别技术、卫星导航、路网建设等各个产业,需要政策、市场等多方合力。
陈清泉预计,整个工程建设涉及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元级,也将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他透露,下一步,将在中国部分省会城市进行“控制网”首阶段试点,相关成效有望5年内得到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