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 智能公交 > 正文

慢行慢游慢生活!吉林首个慢行交通系统开通

2014-08-12 09:09:43 来源:吉林日报责任编辑: sunny
摘要:日前,吉林省首个慢行系统——长白山二道白河镇慢行系统正式开通并投入使用。一条绵延50公里极具山林生态风情的绿色慢行道,不只让公共服务延伸至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更倡导了一种绿色交通、低碳出行的全新休闲旅游方式。
 
 
 
\
  在慢行“绿道”上,人们享受骑行的别样快乐。记者杨晓燕摄
 
 
  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一个周末的午后,阳光穿过长白山二道白河镇的一大片美人松林,被青翠欲滴的枝叶切成碎块,洒落在慢行“绿道”上。人们有的三五成群骑着自行车穿行而过,享受骑行的别样快乐;有的一家老小在暗红色的人行步道上漫步,两边绿意让人心旷神怡,旖旎的小镇风光让人目不暇接。
 
 
  日前,吉林省首个慢行系统——长白山二道白河镇慢行系统正式开通并投入使用。一条绵延50公里极具山林生态风情的绿色慢行道,不只让公共服务延伸至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更倡导了一种绿色交通、低碳出行的全新休闲旅游方式。
 
 
  打造世界知名慢行交通系统,倡导“慢行、慢游,享受慢调生活”,正成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新选择。
 
 
  绿色先行:大力发展慢行交通系统
 
 
  我们的传统观念中,交通越快越好,为什么还要提倡慢行交通?
 
 
  城市的本质内涵是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但在追求“速度”与“效率”的时代,随之而来的空气、噪音等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像病毒一样侵蚀着居民的幸福,而一贯追求速度的习惯也让我们来不及欣赏、细游沿途的风景,品味当地的文化。
 
 
  城市慢行系统,权威的释义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而且鼓励和引导居民采用步行、自行车、公交等健康出行方式。
 
 
  毫无疑问,以城市慢行系统建设为主的绿色交通就是实现生态环境、宜居城市,以及提升居民幸福感的路径之一。
 
 
  慢行系统是什么样的?7月27日,长白山二道白河镇。记者看到,这里的慢行系统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绿道”,这些建成的绿道主要沿长白山二道白河镇慢行交通系统白河大街及池北大街道路两侧双向布置,它由围绕二道白河、美人松林、美人松湖建成环二道白河镇公共自行车道和人行道、5个一级服务站、8个二级服务站、6座无障碍桥梁、轮滑广场、啤酒广场、公共自行车棚以及配套设施组成,把美丽的河景、街景和特色景观串联起来,除方便市民出行外,还可吸引不少游客观光旅游。
 
 
  为与周边景致相协调,人行步道采用木板、玄武岩石板、塑胶、风化黄沙、红色火山渣等具有长白山特色的材质进行铺设。记者沿着人行道漫步,置身浓荫之中,细听水声荡漾,满眼秀美湖光,空气清新自然,显得惬意,安全。
 
 
  “池北区二道白河镇作为我省慢行系统工程和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首个运行城镇,以自行车和徒步等慢行交通为主要体验方式,更能充分展现长白山自然与文化魅力,对于塑造长白山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绿色、生态、休闲、文化、环保的良好形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全省其他地方也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长白山池北区副区长陈维君说。
 
 
  慢行慢游:幸福而美好
 
 
  慢行系统改变了长白山什么?
 
 
  炎炎烈日之下,在二道白河镇街头仍可看到市民骑着翠绿色的自行车悠闲而过。这是长白山独特的慢行交通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公共自行车。
 
 
  7月28上午7时40分,二道白河镇居民小张步行来到金水鹤服务站的公共自行车停放处,熟练地刷了一下卡,语音提示“请取车”,小张轻松地骑上公共自行车不到15分钟就来到了单位,把车停在了附近的公共服务点,刷卡还车,借还时间加起来不到一分钟,十分方便。
 
 
  小张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自从池北区今年7月正式推出公共自行车系统后,她就开始骑自行车上班。“二道白河镇不大,很适合骑自行车,这既能做到绿色出行,又能锻炼身体,一举两得。”小张告诉记者,每天上下班的20分钟成就了她简单的幸福。
 
 
  池北区公共自行车中心工作人员王艳妮告诉记者,目前已有800辆公共自行车投放到各个服务站。市民及游客凭二代身份证办理自行车租赁,每次租车半小时内免费使用,超时后按每小时一元收取。
 
 
  “在缓解交通拥堵、为民谋利的同时,长白山作为生态旅游目的地,慢行系统与租用公共自行车相结合,让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产生了‘慢生活’、‘慢旅游’的独特休闲魅力,更加凸显了长白山‘城在林中、人在景中、宜居宜游’的城市品牌形象,也为自身旅游目的地营造出绿色、低碳的城镇氛围。”陈维君说。
 
 
  长白山的夏天凉爽如春,每每这时,南来北往的客人,如潮水般涌到这里。再好的景致,若是走马观花,也留不下多少痕迹在心底。
 
 
  从长春结伴驱车来到这里的张立刚,一看到人行和自行车“绿道”,便掩饰不住兴奋。一下车,他直奔服务站租借了公共自行车,向慢行绿道骑行而去。累了,就将自行车往路边一放,找个树荫,坐下歇息片刻,疲惫感一扫而空。
 
 
  “就像我们到杭州,租上一辆自行车,慢慢走,慢慢玩,不急着赶景点,这就是最好的旅游方式。”张立刚以自己的旅游经验及体会告诉记者,公共自行车会让游客行程变慢、滞留长白山时间拉长,如果以二道白河镇这条绿色慢行通道为线,串起一路美景,那将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旅游体验,也是让游客慢下来更好体验长白山美景的最好方式。
 
 
  环长白山:慢行系统建设任重而道远
 
 
  事实上,现代旅游体验模式和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为满足当前游客慢节奏休闲游的新需求,慢行交通系统应与旅游资源高度结合,进行慢行旅游路线的设计,以此构建环长白山慢行旅游绿色长廊,发展长白山健康休闲旅游。
 
 
  面对众多市民及游客对于在绿水青山间休闲娱乐的期盼,慢行系统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些轮滑、自行车爱好者及各项运动爱好者纷纷给出建议。平时就喜欢骑行的小孙特意从轮滑广场出发,沿着慢行“绿道”进行了一番骑行体验。他告诉记者,以前缺乏步行和自行车等环保型慢行交通,对于知名的、典型的山地生态旅游目的地而言实在是缺憾,现在有了绿道,而且还将建设环长白山的慢行道,那么一些休闲体育运动将会有很大的展示空间,长白山可以推出骑行旅游产品,承办一些大规模的国内及国际自行车赛事,也会为其他众多同类景区以及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树立良好的典范。
 
 
  相关专家认为,长白山秉持着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理念,应该在吸收其他先进城市的经验外,结合自身旅游特色,处处营造生态、宜居的氛围,并系统开发自行车、轮滑等旅游产品,形成长白山特有的亮点,拉动旅游、康体休闲、商业等产业的发展和总体提升。
 
 
  记者了解到,长白山管委会正打造北起池北区二道白河镇,南至长白县,串联长白山北西南三个景区山门,全线长365公里的环长白山慢行系统,它是池北区二道白河镇慢行系统的延伸升级,这对于提升长白山国际慢城品牌形象,推进长白山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围绕长白山水系分布、动植物资源、环线交通、市场调查等方面,将环长白山慢行系统规划为森林农庄慢风景段、长白精灵足迹慢行段、天池冲锋挑战段等19个特色线路。路段涵盖以长白山动植物资源为主题特色的九大驿站,充分融合了长白山的历史和文化,项目建成后可承担品牌赛事和国际大型赛事。”作为设计单位的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相关负责人说。
 
 
  人人都喜欢幸福。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厌倦了走马观花式旅游的我们可以让幸福跟得上脚步,骑行在绿色慢行休闲系统中,沿途观光赏景、体验竞技,更可以去探索、发现散落在深山峡谷中的人文景观。(记者杨晓艳)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