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区机动车保有量达130万辆
地下车库咋成了开发商谋利的工具?医院停车为啥越来越难?全国性的矛盾,都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国家停车规划、建设、管理标准迟迟没有出台。
12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办的“城市停车行业调研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上海、郑州等10个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停车规划、建设机构核心人士参会。
住建部透露,该部门正在调研停车规划、建设、管理政策,今后将出台一些指导性政策,加大公共停车场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本地观察】郑州市区停车位缺口100万以上
停车难如同一场猝不及防的雾霾,已经悄然笼罩大河南北。郑州,按照国家标准计算,停车位缺口100万;“首堵”北京,停车位缺口200万以上。更可怕的是,停车难这一现象已经从大城市蔓延到中小城市。
郑州市城区综合交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超说,郑州停车矛盾比较突出。市区机动车保有量130万辆,行驶的车辆有170万辆,停车位则不足40万个。如果按照车辆和停车位1比1.2的比例算,缺口在100万以上。
实际上,郑州不仅缺停车位,更缺公共停车场。记者调查发现,郑州市每年都把停车场建设任务下放到各区。但是一些区拿到任务后,哪里好建建哪里,哪里省钱建哪里。这就引发一个问题:“哪里最需要停车位,哪里地最贵,哪里反倒建不起停车场来。”
停车场挪作他用也较为普遍。“小区还有居民监督,但是医院、商场缺乏监督。”陈超说。记者走访发现,郑州市一些大超市、医院、娱乐会所将停车场挪用。
【外地做法】增量限行两种缓解办法
对付停车难,各地各有高招。
增量派以杭州最为典型。从2011年起,杭州大力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要求新开挖的地下空间、公园绿地、学校操场、公交首末站要建停车场。由于刚刚出台限号措施,天津则成为限购派的代表。数据显示,天津现有260万辆车,每年的增速是30万辆,路网建设密度、速度则远低于北京、上海,“不限不行”。
实际上,这两种思路,郑州都曾专门调查研究,但至今未形成最终方案。“限号、限行、限购、错时开放,加上发展地铁,所有措施加起来,都赶不上机动车爆发式增长的速度。”郑州市停车场管理中心副主任张逊说。
地下车库咋成了开发商谋利的工具?医院停车为啥越来越难?各地交通领域管理者、投资者一致认为,地下车库产权制度不明晰,虽然地下车库配建费用已经均摊到房价里,开发商仍可二次获利;停车场管理没有刚性文件,地方政府缺乏重视,使医院停车越来越难。究其根源,国家停车规划、建设、管理标准迟迟没有出台,各地停车管理缺乏制度设置,是停车难的深层次根源之一。
【宏观政策】扶持力度加大,郑州将推行电子收费
公共停车场相当于交通“润滑剂”,调节作用相当大。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长刘贺明说,住建部正在调研停车规划、建设、管理政策,今后将出台一些指导性政策,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新政策将涉及停车位属性和确权、配建指标、价格机制和管理等问题。
“下一步,郑州也要有所作为,解决服务质量低的问题,推行电子收费。”张逊副主任说,郑州市正在制作一张停车地图,哪里能停,哪里不能停,“所有路内停车泊位信息都有。”他说,这些路边停车位将统一编号,和监管者职责挂钩,加大处罚监管力度。与之配套,还要加强停车位智能化管理,变现在的人工收费为智能化收费,利用数控中心、平板电脑、POS机,杜绝跑冒滴漏;还可以利用数据系统,发布停车信息,引导市民停车。
没有土地、投资太大、收益太低,公共停车场建设依旧艰难。陈超说,郑州公共停车场和配建停车场要有合适比例,“公共停车场是建30%合适,还是20%合适?值得我们研究。”他说,郑州市还要从规划、建设、管理、税收等方面支持公共停车场建设。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