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 智能停车 > 正文

兰州、南京出招:建议单位停车场实行错时夜间有偿开放

2014-02-26 14:48:25 来源:兰州日报责任编辑: sunny
摘要:在兰州本届人代会上,有4件议案直接关注“停车难”热点。有代表联名提交《关于认真解决市区停车难问题的议案》提出三点建议:加强城区的“停车场”规划工作,在商业区内可考虑建设立体停车场,单位停车场夜间开放。

\



  兰州:单位停车场夜间向居民有偿开放


  随着兰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兰州市的私家车数量“井喷式”增长,有限的停车位,根本无法满足现有机动车的停放需求,市区“停车难”问题十分突出。在本届人代会上,有4件议案直接关注“停车难”热点,剖析问题,献出解决难题的金点子。


  现状


  11万停车位难满足近60万机动车停放需求


  截至2013年8月,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71418辆,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260辆之多,私家车占到增幅总量的70%。与之相反,规划滞后。兰州市由于过去汽车保有量少是私家车尚未普及,全社会对停车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停车场建设速度远远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机动车辆增长的速度,造成城区内停车设施预留地不足,繁华路段、大型建筑和商场停车资源缺乏。目前兰州市公共停车场仅有180处3777个泊位,加上居民小区、单位等“院内”专用停车场,兰州市共有11万多个停车位,根本无法满足近60万机动车停放需求。市内一些商业区,自行车道、人行道、盲道都成了各种车辆的停泊地,严重影响交通环境。


  建议


  单位停车场夜间向居民有偿开放


  城关团乔磊阳等10位代表联名提交《关于认真解决市区停车难问题的议案》提出三点建议:加强城区的“停车场”规划工作,要树立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快停车场建设。商业区内可考虑建设立体停车场。单位停车场夜间开放,一些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夜间空闲,而附近的居民区及路边却停满车辆。建议管理部门和这些单位商榷,在夜间向附近居民有偿开放。加强宣传教育,让有车族树立社会公共意识,近距离不开车、节假日不在市区开车。


  扩大城市核心区地下停车场


  七里河代表团张国军等10位代表联名提交《关于兰州市主城区地下空间土地集约利用、联合建设,扩大城市核心区地下停车场的议案》建议,采取多种鼓励措施促使投资开发企业多建设一些深基坑、地下多层、单层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的附带200个以上停车位地下停车场的建筑体量,有效消化地面停车难问题、有力提升兰州的综合城市形象;


  城市核心区域的改造,地面以上应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地下空间应采取分块改造的方法,尽可能联合周边土地使用者集约整合土地资源,扩大城市地下空间使用范围,达到地上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不超标;地下空间多地块集约整合、多产权单位集中使用、多种经营活动有效管理的综合效果,最大限度创造利润,提供车位,有效解决周边社区停车难问题;


  借鉴沿海城市旧城改造的先进经验,采取谁开发谁建设谁受益的方式,让开发商参与主城区建设项目中地下空间集约整合并扩大建设地下停车场的项目,大力开展扩充地下停车空间、营造地面艺术绿地绿植、增添城市艺术景观设施、逐步改善兰州市主城区停车难的尴尬。


  城关团韩庆等多位代表联名提交《关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议案》中也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成立由土地、规划、人防、城建等部门共同组成的专门机构,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长期规划,将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提升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高度。对于新建的宾馆、酒店、商业场所、影剧院、医院等要采取强制措施,严格按照建筑设计规范要求设计并建设相应的地下停车位,不得将配套的地下停车场改作其他用途。


  建立联网管理平台及时提供泊位信息


  城关团刘德生等代表联名提交《关于调整兰州市停车管理的建议》:由市政府督查室、发改委、规划局、财政局、交通局、公安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研究部署,统一整改,有力降低兰州市城市中心区停车难问题。


  议案建议,兰州市区设立停车场引导牌,建立城市统一的停车信息平台。对全市停车场实行联网管理,建立停车泊位管理咨询平台,为驾驶员提供及时的剩余泊位信息。可尽快选定一些区域做手持POS机管理停车试点,手持POS机自动计时,自动打印票据,整个POS机联网后由后方终端平台电脑管理。


  加快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将公共停车设施纳入小区统一规划和建设。建议指出,缺乏停车场经营方面的优惠政策,停车场营利能力弱,造成社会资金建设公共停车场的积极性不高。建议鼓励民间投资兴建停车场,按现行政策免征或少征停车场营业所得税,提供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吸引、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公共停车设施,实现“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良性循环。



  南京: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错时开放夜间自主收费


 
  南京有车族越来越多,然而,这么多车辆往哪里停,也越发成了难题。25日,南京市城治委第三次会议召开,会上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南京7成多有车家庭,每周开车4-7天。为了解决停车难问题,近6成人愿意错时停车。会上还通过了《关于加强南京市停车难题治理的决议》(表决稿),建议南京换乘中心停车场尽快建设,推行夜间收费自主定价,来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让市民错时停车。


  调查


  7成多家庭每周开车超4天


  此前,南京市城治委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公布了《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市民意见调查问卷》,就用车、停车、管理等方面25个问题广泛征集了各界意见。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有车的家庭,车辆使用的频率较高。有78.2%的家庭表示平均每周使用车辆在4天(含4天)以上。其中,平均每周用车在5、6、7天的占71%,油耗8升以上的占79%。调查评价,这样的用车现状“高频率、不环保”。


  7成家庭愿每周一次绿色出行


  不过,倡导绿色出行,不少家庭还是热情高涨的。从数据来看,77.11%的家庭愿意参与每周一次的绿色出行活动,其中近50%的家庭表示愿意积极参与,更有27.86%的参与者称已经在实施了。


  近6成参与者愿意错时停车


  在问及南京停车存在的问题时,69.28%的参与者认为停车场较少,80.27%的参与者认为停车泊位不够。市民对于加大停车场建设和错时开放的期望值较高,有近60%的参与者表示愿意在空闲时间外租车位。


  半数以上同意路边划泊位


  道路上到底要不要划临时停车泊位?在调查中,18%的人不主张划,25%的人认为应当划,还有52.26%的人认为可以结合道路通行状况来划停车位。


  赞同学校附近划“临停”占6成


  究竟在哪划合适?76.2%的人建议在已经建成但配套车位明显不足的住宅小区周边划临时停车泊位;60.39%的人认为应当在小学、幼儿园附近划即停即走的临时停车泊位,方便接送孩子。当然大部分市民认为道路停车应当有时间限制,近70%的人认为不在规定时间内停车,应视为违停。


  “反对限购限行”占了约4成


  缓解交通压力,限购、限行也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在关于对机动车限购、限行上,总的来说,支持和反对意见旗鼓相当,但反对声略高一些。在限购上,37.8%的人表示支持,40.06%的人表示反对,还有21.08%的参与者无所谓。在限行上,有41.72%的参与者支持,45.33%的人不支持,还有10.69%的人无所谓。


  热议


  错时停车怎么推进


  调整夜间价格可行吗


  在停车治理的讨论中,不少城治委委员都提到了错时停车:南京一直在推行错时停车,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向周边居民错时开放,但愿意实行的单位却寥寥无几,这到底为什么?


  南京市城治办副主任、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顾大松认为,首先,严格的收费价格管制不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参与停车场的建设、停车泊位的开放。调研发现,现在夜间停车每小时只收0.5元,停上一晚上也就6元,很多停车场计算了下收费,还不够晚间经营成本支出。一些单位想想,收益也不及成本付出,不愿意参加错时开放。“对夜间收费,应该探索推行投资者自主定价。”顾大松建议。记者也曾了解过,之所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同意错时开放,也有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此外还有第二天如果车不开走怎么办的顾虑。政府部门应该健全相关制度,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在内,这样才能鼓励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停车场向周边居民错时开放。


  决议


  为了缓解停车难,加强停车管理,南京市城治委全体委员最后还达成了《关于加强南京市停车难题治理的决议》(表决稿),之后要交相关部门审批。


  换乘中心停车场尽快建设


  全体委员认为,应当加强城市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换乘中心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鼓励私家车与公共交通工具对接,方便市民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城市中心区。如果建设项目没有按照规定设计、申报配建、增建停车场的,主管部门不得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如果配建的停车场停用或挪作他用的,城管、规划等部门要严格查处。


  夜间收费应探索推行自主定价


  一味靠政府部门建停车场并不现实,决议提出:停车场的建设和运营上,应该发挥市场的作用。比如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停车场,对夜间收费时段,应该探索推行投资者自主定价;市、区政府应当给予政府扶持,鼓励企业来建停车场。小区停车设施改善与小区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确保小区停车设施与小区景观同步改造、完善,并在大型停车场周边布置公共自行车点,便于停车换乘。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