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交通 |  车联网 |  卫星导航 |  高速公路 |  行业观察 |  交警之窗 |  专题 |  会议展览 |  招投标

你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 智能停车 > 正文

停车APP:开启抢跑模式争人气

2015-07-16 14:07:58 来源:上海商报责任编辑: xww
摘要:乘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创业企业将以往的静态停车场、停车位数据归整、激活,为车主提供实时、动态的停车信息,并且可以在线预订、支付。
  乘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创业企业将以往的静态停车场、停车位数据归整、激活,为车主提供实时、动态的停车信息,并且可以在线预订、支付。
 
  APP一:“停车通”
 
  创业:“投资人”步步倒逼 整合资源链
 
  从老家来到上海,徐桐林最初还是个上班族。当初,与从事软件开发的室友一合计,并与工作中结识的好友沟通后,他们决定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停车入手进行创业。之所以选定这个项目,是因为这3位创始人中,徐桐林此前专注的是物联网,室友的专业领域是软件开发,而工作中认识的好友曾在上汽任职,在智能停车系统方面有10多年的经验。
 
  基本团队搭建好以后,问题来了——没钱。徐桐林为此拟就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几个人一起去找钱。“那时没有其他渠道,通过介绍,认识了一位投资人。当时的想法很傻很天真,就是一定要从这位投资人那里筹到创业资金。”没有想到,这个“必须拿到钱”的信念促使整个初创团队一步一步地将项目从纸上谈兵演变成实实在在的应用。
 
  当初,这位天使投资人了解到徐桐林的项目后提出,“现在仅靠PPT是拿不到钱的,你们得有产品,得让我看到实际的数据。”于是,徐桐林与其伙伴着手开发应用,然后去找投资人,可投资人说没有用户不行,接着他们开始“忽悠”用户。等再去找这位投资人的时候,被告知项目最大的问题是停车场资源——没有停车场、停车位支持,整个项目也是空谈。于是,徐桐林骑自行车开始“扫”停车场。“安卓正式版去年年底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内测,但说实话,我们当初积累的这些资源还真是给投资人一步步倒逼出来的,虽然这位投资人最终没投钱。”
 
  在这一“倒逼”中,开发应用、找用户、找兼职人员“地推”都得花钱,徐桐林因此卖掉了老家的一套房子,还把置办婚礼的钱贴了进去。经过当初一番努力,在“停车通”没有投资人介入的情况下,徐桐林和他的伙伴们将应用、用户、停车场资源逐步整合了起来。
 
  车主:手机端获知停车位、价格信息
 
  最初切入点是智能停车。3位初创人员虽然都有技术背景,但对于智能停车中很重要的环节——停车场,却无资源可言。“对智能行业我们是内行,对停车行业却是门外汉。虽然市场有需求,但没想到停车场的"地推"工作会那么复杂艰难。”为了实地了解停车场的运作,在项目还没正式启动时,徐桐林去停车场当了45天收费员。
 
  说到当初“地推”时与停车场的沟通,徐桐林至今仍然觉得能够坚持干这活不容易。“停车场的性质多样多种。它们可能有很多管理机构,物业方同意了,可停车公司会同意吗?外包公司是否有意见?”为解决这一连串问题,当初徐桐林及其团队一家家寻找停车场,进行商谈,终于有了结果。
 
  徐桐林的“扫街”模式,可以得到各停车场的位置和价格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获得停车场的认可,使用他们开发的整套系统。“停车通”为停车场免费提供设备系统,当停车场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时,沟通就变得畅通很多。
 
  现在就来介绍一下“停车通”——在手机端打开应用,通过位置定位,车主可以清楚地知道在距自己最近5公里以内的停车场停车位信息,如当时有多少空位、每小时价格收费等情况就会在地图页面上显示出来。车主点击“预约”后就能将车开至停车场,那里的相关设备会自动检测车牌,开启栏杆,并开始计费。等车主离开时,扫码支付,整个停车流程就告完成。为车主提供“找车位+导航+在线支付”,这就是“停车通”能够给车主带来的实时停车便利。
 
  需要补充的是,“停车通”提供的这些实时信息都是动态变换的。比如交通大学目前显示有12个停车空位,车主点击“下单”,网络把订单发送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将信息中转至停车场,“停车通”后台的数据中心和相应的停车场系统就能获知这辆车即将入场停车。
 
  关于支付,徐桐林告诉商报记者,现在实行的是线下支付或线上扫码支付,他们正在研究自动扣费。今后车主不用扫码,只要通过识别设备,当车主驾车离开、挡车杆落下后,就可以实现自动扣费。
 
  未来:利用大数据“玩转”实时停车
 
  事实上,地图功能可以将车位范围拓展得更广,但是车主都愿在1公里范围内停车,因此“停车通”尽可能将寻找车位范围缩小。
 
  据他们了解,即便是白天繁忙饱和的停车场,晚上也有空闲时间点,停车场急需让车主获悉这一信息。“空闲时段能够第一时间引导车辆进入,这是停车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何况很多停车场在白天高峰时段也不一定都能达到饱和状态。”徐桐林解释说。
 
  目前,“停车通”已搜集了上海5700个停车场的信息,其中包括只提供静态位置和车位数、价格以及提供及时停车位数量。换句话说,这些被纳入“停车通”的停车场中,有些已经铺设了“停车通”设备,而有的仅是提供位置、静态总车位数以及价格。“到今年年底,实时停车位将达到3000个。”
 
  记者了解到,未来“停车通”将上线“预定”功能,通过在线应用预定及时停车位甚至未来几天内的车辆停泊位。“有些商务谈判者需要较早确定所在商务楼停车场或其周边的停车位信息。”徐桐林告诉记者,一些需求情况都是他们在实际运营中了解掌握到的,包括车主最关心的问题,如在同一近距离范围内,哪个停车场的价格更便宜。因此“停车通”最终将价格这一原来没有的元素加入到地图页面上,让车主能够便捷快速地获知。
 
  “停车场改造需要的硬件系统成本是最大的一块支出,换句话说,我们未来会有更多的商业变现模式,对投资人予以交代。”徐桐林没有详细透露他们的商业模式,但记者了解到的其中一个内容是,利用大数据“玩转”实时停车,包括基于车辆位置信息的汽车保养、生活服务推送等。
 
  APP二:“乐停车”
 
  抢单:停车场管理员引导车辆停泊
 
  与“停车通”同样干着实时停车的活,“乐停车”模式却和“停车通”完全不同,其参照的对象或是“滴滴快的”。他们的地推人员与停车场的管理员沟通后,由对方安装应用。当车主手机端发出停车需求时,管理员按照自己的位置“抢单”接受车辆停泊。
 
  对车主来说,通过“乐停车”APP找到附近停车场,输入手机号并绑定车牌号后,根据预计到达时间和停车时长来预定车位,然后等待附近停车场管理员应答“接单”。当车主到达停车场后,管理员会用手机拍照识别车牌,同时手机端自动计时,车辆离开时如已付费,管理员可通过手机端APP直接“放行”。
 
  “乐停车”应用创始人之一的翁珉有一个亮丽的教育背景,2005年上海交大毕业后,又去美国纽约大学读了硕士。本来打算毕业后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最后他决定回国创业。在创立“乐停车”之前,翁铭将创业领域定在了移动互联网。他拉朋友做了移动广告,开发的中国达人秀APP一周内就登上了IOS明星榜。2012年底,翁珉调整创业方向,开发了动漫APP“乐看动漫”,上线后反响不错,只用了一年时间,用户就发展到了100万,可因为不着急融资,加上没有搞定行业,项目最终归于失败。
 
  去年6月的一次饭局上,翁铭结识了一位新朋友,他就是后来成为“乐停车”创始团队之一的郭铭华。郭铭华之前在汽车配件市场深耕了20多年。按理说,一个是线上移动互联网,一个是线下传统后汽车市场,两人没有什么交集,但是饭局上的深聊,最终促成了两人合作。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影响下,郭铭华也在谋求通过互联网转型。最初两人计划是涉足O2O式的汽车上门保养,而另一位拥有停车场资源合作人的加入,使得他们最终将新的创业项目定位在“互联网+停车”上。
 
  2015年1月,“乐停车”创业团队正式成立,翁珉负责技术,产品4月份上线。对于用户来说,使用停车软件最大的价值是在短距离范围内找到价格相对便宜且一定能够使用的停车位。比如“乐停车”所在办公位置的越界商务楼,停车费每天封顶40元,但几步路外的苍梧路附近一社会停车场每天停车费仅为15元,而且该停车场闲置率很高,这恰与“乐停车”形成很好的信息对接。
 
  在上海,停车难问题最集中体现在了医疗场所。“中山医院有个最大的"痛点",就是停车难。”虽然中山医院新建了一个3层立体停车场,停车位增至数百个,但白天高峰时外来车辆停车需求居高不下。而且中山医院所在的枫林街道内有5家三甲医院,停车难问题非常突出。于是,“乐停车”就想到用互联网思维来解决这一问题。当时,“乐停车”团队配合枫林街道,对医院附近小区的停车位资源进行盘点。白天,让这些车位成为医院可以利用的资源;晚上,则让医院帮助附近小区解决停车难题。
 
  推广:奖励机制是普及安装有效途径
 
  比之“停车通”,乐停车的模式较轻。在“乐停车”看来,停车场有没有空位、有多少空位等信息并不是车主最终关注的,他们需要的是能不能将车停进来。和“停车通”地推时遇到的问题相似,团队与停车场沟通商谈“进驻”是一件麻烦事,但目前“乐停车”需要沟通的主要是停车场的保安和管理员,就像“滴滴快的”当初地推拓展业务时游说出租车司机安装应用相类似。
 
  “停车场的管理链很长,有物业公司;物业公司下面还有停车管理公司;停车管理公司以下还有外包公司;最终才是管理员和保安。但事实上,管理员和保安才是停车场资源的分配实施者。”只要与停车场保安或管理员沟通好,“乐停车”的地推就会容易很多。
 
  对于停车场来说,能够带来流量,增加实际收入,就会有积极性,也不会阻挠“乐停车”在管理员手机端的安装。事实上,从实际运营来看,停车场市场化以后长期不能解决的“废款”问题,(即一些收入被收费员中途“卡”掉)。在运用了在线支付手段以后,这一现象可以相对减少,因此,对于停车场来说,引入在线停车应用确实是一项有利之举。
 
  停车场增多是件好事,但对于停车管理员而言,如何提高他们使用“乐停车”的积极性,就成了一个问题。目前,奖励机制是“乐停车”采取的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法。
 
  商报记者了解到,“乐停车”目前还处于开拓市场初期,尚未进行大规模推广,但业务信息已覆盖了数百个停车场,日单峰值已达上千。在商业变现模式上,现在“乐停车”最主要的还是赚取差价。当然,为了培养车主使用应用习惯,“乐停车”会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给车主以打包价格。由于车主在“乐停车”上找车位会比线下实际花费要低,使用软件积极性较高。
 
  “我们最希望的是通过我们的平台获知车主的需求,在与停车场沟通后,以供需关系来定价,比如高峰时段停车场每小时收费12元饱和,空闲时段每小时8元也没有人停车,我们就可以把这些闲暇时段卖出去。”“乐停车”市场部人士表示。
 
  据目前“乐停车”所了解到的情况,因陆家嘴中心区域停车费高企,很多车主将车停在商务楼周边小区,但这些小区车位也有限,车主每天需要提前一小时上班抢车位。这些车位是否可以预定?是否可以加价保留?这些都是未来停车应用可以为车主和停车场对接的内容。只是在基础业务还没有大范围推广之下,对加价保留这种较为敏感的模式,“乐停车”暂时不会考虑。
 
  市场观察
 
  停车应用角逐:先“赚”用户再赚钱
 
  此前市面上停车类APP有很多,但主要提供“哪里有停车场、一小时停车费”等信息,且都是静态数据,用户使用中可能遭遇现场吃“闭门羹”的尴尬。并且,很多停车场价格都是变动的,如商务区停车场往往是“白天太贵停不上,晚上便宜没人停”,停车场信息和车主需求很不对称。因此,众多实时类停车应用应运而生。
 
  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市场从事实时停车应用的APP包括在线“呼叫”代驾停车、实时找车位、呼叫抢单、包车位在线销售等多种模式,核心都是为有车一族解决停车服务。其中,“停车通”主要是车主找车位,而“乐停车”则由停车场管理员将车位信息给到发出停车请求的车主,分属上述的第二、第三种模式。
 
  “这些模式都只在尝试中,还无法确定究竟哪种在未来市场具有更大潜力,只能说这些不同的模式都有需求存在。”作为已打拼了两年的业内人士,徐桐林对这一市场很熟悉。比如,代客泊车类停车应用,一些车主急着办事,一时半会又找寻不到停车位,那就只能在线“呼叫”代驾,至于这个时间段内代驾者把车停在哪个停车场,车主是不用关心的。
 
  在翁珉看来,停车是一个高频服务,只要停车,相关APP服务就可以天天使用。按每年车主在停车上平均花费5000元/年、中国1.2亿汽车保有量计算,停车费一年的市场蛋糕就高达6000亿元,而且这是刚需。由于“乐停车”模式较“轻”,在上海运营成功后,或将复制到全国市场。
 
  与“乐停车”的全国复制计划不同,“停车通”的模式相对较重,徐桐林短期计划是深耕上海市场。“上海停车业每年就有240亿元的市场规模。”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停车”只是一个切入口,这两家企业所要打造的是一个平台,今后可能涉足后汽车市场,甚至生活市场,在为车主提供停车等服务的同时,也可为他们提供其附近的商家优惠券等服务。
 
  现在,无论是“乐停车”还是“停车通”,考虑的一定不是赚钱,在这个风口上,各家都在抢用户,用户有了,赚钱就有了可能。
分享到: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中国智能交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请不要一声不吭地来拿走,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所有未标明来源为“中国智能交通网”的转载文章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中国智能交通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出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

征稿:

为了更好的发挥中国智能交通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智能交通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投稿。投稿邮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详细)

热门文章